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影响陕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到健康因素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锻炼时长、锻炼项目选择、锻炼场所选择、生理期的锻炼情况、影响体育锻炼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我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女大学生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81+125-81,12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态度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锻炼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得出:个性因素、环境因素、认知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连芳 《体育科研》2007,28(1):94-95
根据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锻炼同伴主要是同学朋友,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时,大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参加锻炼;而在同伴不锻炼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影响放弃锻炼。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较低,他们对同伴的影响不如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对同伴的影响大,同伴效应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牡丹江市大学生冬季体育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勤 《冰雪运动》2009,31(2):92-96
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牡丹江市2~4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冬季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显得更为突出 体育态度、心理因素、行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何种模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问卷调查对来自3所高校的136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课外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影响因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但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集体锻炼项目优于个人锻炼项目,差异非常显著(P〈0.01);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及经历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均有影响,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以集体锻炼的体育项目为主、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且使大学生持之以恒、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湖北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作用,领导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不断丰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试对武术的价值在上海高校中学生的认知现状做一研究和论述,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学生武术价值观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论证,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确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提出了体育运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明确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晓林 《体育科研》2001,22(3):55-56
本文以上海、浙江等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确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提出了体育运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明确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确立教育机制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攻防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上海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3班和5班的学生进行攻防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攻防教学在武术套路课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更快、更牢地掌握套路动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师范大学、滨州学院2003级76名学生为被试,通过对大学生武术考试中表现出的两种类型自我妨碍的测量,揭示了大学生自我妨碍行为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陈式自我妨碍越高,成绩越差;行为式自我妨碍越少,考试成绩越优秀;行为式自我妨碍对武术考试成绩的影响较自陈式自我妨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学生武术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结果认为,上海市高校学生武术价值观构建应转变武术教育观念,注重武德培育;强化人文素质培育,弘扬武术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创新武术价值观,提升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Huber提出的Fa=(1-a)F1-aF2正态分布族拟合,并采用位点分析和男、女生的比较分析,揭示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即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大部分分布在18.5—24的标准之间,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致使出现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且男生的BMI值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市"985"工程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4所"985"大学的4个市区校区和4个郊区校区,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生活在市区和郊区的大学生的生活和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并加以比较。得出:1)早上1-2节课的课程安排对在校大学生的早餐现状影响较大;缺乏奋斗意识和学习目标使接近半数的学生存在过度睡眠的浪费时间行为;兼职活动使大学生的入睡时间普遍较晚,市区学生尤甚。2)市区校区大学生更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郊区校区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的提高。3)市区校区的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和交通等因素而对体育项目的可选择范围相对较大。4)市区校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培养,而郊区校区大学生则关注于运动技能的学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制定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和措施。如提高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加快中学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专职化、市场化建设,建立中学生运动员报考高等院校的"准入制",成立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竞赛联盟。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和青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浙、沪大学学生关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反响的调查,本文发现:奥运期间,大学生普遍收看(听)了奥运节目,对中国代表团的成绩非常关注。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区克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这种了解还比较肤浅,对奥林匹克的态度也不太明朗,这主要是因为奥林匹克自身的矛盾性、“二元结构”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心理紊乱以及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这样一种外来文化的一知半解。本文建议:一是在大学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大众宣传媒介的宣传和引导,加强对大学生奥运心态的正确导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