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其中毛泽东为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群众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参考。毛泽东在此期间探索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诞生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从主体性视角出发,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思辨迷雾,确立起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主客统一的分析理路,进而在对“现实的人”的本质之揭示中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以此说明意识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观念再现、精神变革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在这种强调历史变革的生成论视角下,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从“现实的人”及其对象性活动出发阐明了社会历史作为“人类生产史”的本质,从而在历史生成论视域下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科学论断。本文着重对中国两次革命的异同作一论述,以便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第二次革命”观。  相似文献   

8.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是布伦塔诺哲学心理学体系内在基本线索,而心理现象则是以“表象”和“意向性”为基础的,而具有对对象的能动的指向性。其目的就在于不但要从哲学上实现从客体本体论向主体本体论的转向,而且还要将善恶价值的界定建立在心理现象及其内在意向性和自明性的基础上,从而奠定其价值哲学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和人民革命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两次历史性飞跃,由于历史背景和解决的任务不同,因而在内容、重点和所需时间上都有不同特点.同时,它们又有共同的规律:一是都经过了长期探索,二是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三是都能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四是都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老庄道家思想视野中,“以物观之”以道、物相互割裂为前提,是一种隔绝天地万物玄同关系、滞留于世界表相的思维方式;“以道观之”则以道、物融贯合一为基点,是一种提升到大道高度看待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的道性思维方式。“以道观之”思维方式从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本体与表相、人性与物性四个向度超越了“以物观之”思维方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美学、艺术、文学等学科领域思维方式的坚实思想基础,更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哲学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2.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3.
孟庄两人分别是儒道两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两者的哲学基础与哲学目的的不同,使得两者哲学内容迎异。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一个代表儒家的理想主义,一个代表道家的浪漫主义,在超越现实这一基点上,却体现了两者哲学的异曲同工之妙。这突出表现在认识论上,两者都强调了内现自省的认识方法;在认识的最高境界上,两者都追求主客体合一的绝对自由境界(孟子的圣人境界与庄子的真人境界)。本文拟比较孟庄两人认识论之异同,以在一侧面揭示中国哲学之特点。孟子基于其“性善”之论。首先在认识论上把“心’、“性”、“天”确立为认识客体…  相似文献   

14.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17.
探讨知识或科学的基础问题可以归其为哲学的一项任务,对体育基础的思考便构成了体育哲学.由于体育关注的是身体,我们就有责任阐明和分析“身体德性”对“体育的奠基性”的基础作用了,因此,关于身体德性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体育初步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以及哲学的判析法,就体育作为发展“身体德性”的特殊情景,对德性与目的所存在的依附特征做了阐述.研究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有必要以身体素质或品质的形成作为目标,从哲学的视角讨论关于体育奠基性的“身体德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3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出现了两次理性观的革命 :第一次是必然性梦想的破灭和偶然性微积分原理的诞生 ,即概率理论的产生。这次革命在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以“概率革命”而著称。第二次主要关心人脑适应或应付瞬息万变的未知世界的方式。无限理性不关心搜索的成本 ,而有限理性通过终止规则明确限制了搜索活动。受限制条件下的最优化模型也限制了搜索活动 ,但它是通过计算最佳终止点做到这一点的。有限理性敢于在不寻求最优化搜索和终止规则的简捷启发式上“下赌注”。它在目标或线索间进行有限搜索 ,并利用环境结构产生适应性决策。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师德建设亦向前推进,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一、课程改革与师德建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当前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涉及到基础教育全领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对学生来说,是—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说则是一次“职业革命”。课程改革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也必然推进师德建设。良好师德是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前提。搞好课改,教师是关键,师德是灵魂,观念是先导。和其他职业道德—样,师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种实践化的道德,受思想观念支配。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