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记者是钻天入地的社会活动家,是无孔不入的“消息灵通人士”,他们上活动于国家要政、社会名流之间,下活动于寻常百姓之间。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采集新闻并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青睐,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们是"社会多种角色的扮演者",在其参与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超越自身身份的言行和职责,从而发生角色"越位"的事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媒体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发掘核心的有价值的新闻,这就要求记者群体在扮演自我角色的同时还要回归到记者职业本身,让角色更好地回归记者职业本身。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结束,20位获奖者从全国70多万新闻从业者中脱颖而出。虽然他们所在的传媒不同、经历有别,风采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发扬了长江韬奋精神,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为新闻同行树立了职业楷模。什么是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所谓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就是新闻人对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业所赋予的社会历史责任的认识和心理体验。范长江在《战时新闻工作的真义》一文中说:“社会对记者以及记者之自持,都是以民族利益,抗战利益,民众生活为前提。”他还要求记者,“记住自己是向人民负责的…  相似文献   

4.
李松晓 《今传媒》2016,(6):35-36
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而其背后所反映的记者的职业责任和记者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也在各种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对待这种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不一致带来的伦理困境,有必要寻求一个两者平衡的“度”。而自媒体发展后出现的“全民记者”现象也使得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开始随之出现普遍化和“去专业化”趋势,新形势下,处理“拍照还是救援”的矛盾的方法,在拍摄技术日新月异、拍摄过程日益便捷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自己写的新闻中,采用了一种“中性”报道形式,就是记者在新闻中并不充当“法官”和“教育者”的角色,而是提供全面的、翔实的事实,让读者去思考,去判断。她采写的《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连该工程师所在厂的领导也惊呼:万万想不到记者会用这种方式。因为在这篇六七千字的通讯中,没有只字是批评他们的,包括当众宣布那位出走的工程师是“叛徒”,新闻中也只是写道:“厂党委书记某某的盛怒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新闻从材料到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料人即新闻线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记者,却向媒体提供许多新闻线索;是记者,但大都不具备新闻专业常识.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料人出现的原因、新闻报料人的分类、参与新闻传播的意义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隐忧,探析新闻报料人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自己写的新闻中,采用了一种“中性”报道形式,就是记者在新闻中并不充当“法官”和“教育者”的角色,而是提供全面的、翔实的事实,让读者去思考,去判断。她采写的《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连该工程师所在厂的领导也惊呼:万万想不到记者会用这种方式。因为在这篇六七千字的通讯中,没有只字是批评他们的,包括当众宣布那位出走的工程师是“叛徒”,新闻中也只是写道:“厂党委书记某某的盛怒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新闻从材料到结构都是“中性”的,厂方无懈可击,原打算告状的想法,也只好打消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记者     
牛海鸣 《中国广播》2006,(11):22-23
记者是做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的天职是亲历历史、忠实记录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变革。践行记者责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以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报道取得新闻事件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范长江、穆青、埃德加·斯诺,都是著名的记者。因为他们追求真理,勤奋和执著,他们是记者职业的楷模。同缘于新闻工作,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时至今日,我也已经做了31年记者。在高原做广播人,欣逢一个伟大、全新的时代,亲身感受和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记者构成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往往有着“过人”的本领。他们能拨开云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他们要在常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发掘新闻,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必有与众不同之处。确切地说,新闻记者需要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读过《为了社会的良知──嘉禾 舞弊丑闻曝光始末》,又读了国防科技大学刘朝先生的文章《记者,你为何事先不报告?!》,感到刘朝先生的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能理解他盼记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热望,也比较了解某些记者“抢新闻”、“挖新闻”的职业“惯性”。首先我要说,就这条“新闻”而言,我希望舞弊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而受到连累的无辜者能够扬眉吐气,这样才是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公平和公正 那么,有关记者对此负有什么责任? 我认为,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党性要求和宣传纪律来看,对本文讨论的个案而言,记者不应“为新闻而新闻”…  相似文献   

11.
盛芳 《新闻通讯》2009,(1):36-37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一个个优秀的记者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念并付诸新闻报道,扮演着多样化的社会角色,记者的职业意识由此出现分化。笔者试图对深度报道中记者角色认知和群体职业意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记者是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的专职人员,在每一次的社会活动中,都在扮演着一种“角色”——社会角色。比如,《新闻战线》曾刊载了人民日报著名老记者刘衡下基层采访的故事。她到湖北随县后,一不住县招待所,二不要小车接送,三不要招待吃喝,四不要宣传部的同志作陪,白天一个人步行到机关、工厂、农村采访,晚上在屋里看材料,写稿子。她还经常帮助通讯员改稿、写稿。大家都说:“我们欢迎像刘衡同志这样保持党报优良传统作风的记者!”刘衡同志的行为,具体表现了作为一名记者,所体现出的社会赋予记者的社会角色,这也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理想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王立龄 《青年记者》2002,(10):28-28
长期以来,外界包括新闻界对生活类报纸及其记者有一个偏见,就是这些报纸是不入流的“小报”,他们的记者都是“小报记者”,这类报纸关心的大部分是社会新闻和花边新闻,他们的记者做不了主流新闻,也很难做出在某一领域叫得响的有影响的新闻,更不用说在业界有话语权。跑同一个口的记者, “小报记者”比不过中央级媒体,更无法与党报记者平起平坐。事实上,就连这类报纸自身,也有点瞧不起自己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16.
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的角色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视环境,这似乎不是问题.可是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一些记者正是由于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认识和定位不清,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新闻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记者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在寻找和发现新闻。”然而,作为一个以采写社会新闻为主的记者,应当怎样更好地捕捉社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20.
记者到底在社会活动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仅仅扮演一个“喉舌”角色,把发生的新闻告诉受众吗?现代社会各种矛盾较多,记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进行报道,老百姓看了不满意,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时,记者就应该充当“社会活动家”,通过自己的活动为老百姓做实事。很久以前有这样一篇报道。某居民楼里因为有一户居民没有交电费,结果电力部门将全楼的电停了。对此,居民意见当然很大,处理不好容易使矛盾激化;电力部门自我感觉也很有理:只有一个线路,要停只能全停。记者就此进行了简单地报道,报了就没有下文。我认为这个报道就只当了一次“喉舌”,没有担当起“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在这个事件中,电力部门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合同法》。居民在实际用电过程中,已经与电力部门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