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正式交流模式和非正式交流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相比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在着眼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 ,当加强其信息交流和环境营造的研究。基于网络特性和开放服务的观点 ,网络非正式交流中的“非稳定性信息资源”应在知识创新和信息服务领域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区的兴起重新定义了非正式信息交流环境。网络社区驱动下,图书馆是各类信息资源流转的枢纽,是知识流转的重要节点。文章从图书馆与用户、社会互动的角度对比分析传统与网络社区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流转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网络社区改善信息资源流转、整合的策略,融入读者社群,实现个性化学科服务,改善信息运动质量,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交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新变化,然后引出新的信息交流环境带来的信息安全有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服务和人机交流传统服务模式的不同,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高校文检课教学改革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环境加速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交流和共享,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信息检索和交流的传统方式。文章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文检课性质的变化、文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应之策,以及文检课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教育的思考与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网络环境对传统图书馆的强烈冲击,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新特征及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及对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网络获取文献信息的现状及强化读者网络利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育变革的思路与对策,以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的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环境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信息的处理、存储与记录通过半导体芯片、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来完成。互联网早已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也让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冲击,其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不平衡性。同时,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网络信息交流实践打破米氏理论的交流范式。文章基于交流系统功能与印刷出版系统及其相应方法的分离构建多渠道功能分化为主导的体系结构,并阐述在一些学科中采用引文分析、overlay期刊间接控制学术质量的思想,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理论体系SCSI,说明该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其体系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政宝  朱美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2):52-53,56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传统图书馆伦理相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内涵和特点均有了很大变化。保证用户平等公正地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保护用户信息隐私、杜绝馆员滥用信息权力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此图书馆需要在资源、制度、交流、监督、教育等多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Mobile messag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incorporate social networking capabilities, affect how individuals socially interact and how they exchang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mpact of a mobile-device-based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that enables users to form groups and send both text and photos to co-members. Survey and system usage data from 19 participants over 16 months were analyzed using information ground theory, which focuses on how people share everyday information in informal social settings. This study was novel in applying the theory to an online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how the mobile system functions as an information ground,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types and usefulness of information share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hared in everyday life, and how the system fits into participants'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ecosystem.” Usage analyses describe message sending frequency and system participation levels in relation to other factors, such as length of time in the system.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ground framework's seven propositions, to which we propose adding an emergent concept: “information capital,” i.e., an individual's capacity to access information based on his/her information grounds extent, and degre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相似文献   

12.
介绍信息行为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探讨基于信息行为的跨学科协作的概念性框架。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比较网络环境下三种应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非正式交流工具:Blog、Wiki和开放本体导航工具,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联结方式、内容组织方式和使用方便程度,适用于跨学科协作的不同阶段;若要发挥它们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更大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所科研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科研团队内学术交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科研用户均有强烈的交流意愿,能利用网络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使用多种交流工具,但是团队交流仍然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组会和面对面的方式,在信息共享和存储上较少利用有效的网络工具。学科馆员可以在团队许可下,介入科研团体的学术交流,发挥信息服务的优势,担当信息中介人,帮助构建科研信息环境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科研资讯,从而促进团队科研交流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国内外信息服务设备资源共享的技术和标准,概述信息服务设备实现协同服务的关键技术,以闪联(IGRS)标准为例,从体系结构、基础协议、应用框架及应用3方面总结信息服务设备资源共享的模式与方法,展望互联网世界、广播世界和移动世界协同服务,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环境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Ϣ���绯�Դ�ͳ�鱨����ģʽ��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下情报交流的新变化 ,提出半正式情报交流模式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claims that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users form impressions of others by utilizing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the web environment. A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offer a wider variety of cues, however,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This study explores which cues influence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users in a cue-rich environment. More specifically, based on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deindividuation model, we examined not only how others' opinions but also how the perceived age of the commenters and candidates influenced young people's impressions of political candidates. Participants (N = 520) were randomly placed into a 2 (positive/negative comments) × 2 (younger/older commenters) × 2 (younger/older candidate) design and exposed to a fictitious candidate's Facebook profile with unknown others' comments before reporting the candidate's trustworthiness. Although comments' valence was the strongest c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lder commenters' opinions were more influential than young commenters'. This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ents' valence and commenters' age was significant only when the candidate was young, suggesting that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users utilize multiple cue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论述社交网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社交网络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问题。进而提供两个应用实例,探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构建社交网络的途径,并提出构建社交网络时需要考虑的四个方面。认为社交网络在扩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和提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有广阅的应用前景。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是深刻而广泛的,期刊网络化是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中演化的必然模式。期刊网络化以其大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效的互动空间等一系列现代化条件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扩大了期刊的影响范围,也给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类信息采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又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理念和策略的变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情报学报》已成为汇聚情报学研究人员的旗帜,是我国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主要纽带与平台,在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2年间《情报学报》所发论文和引文数据,对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知识资源、核心主体、主题领域和学科交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报学报》已形成一个情报学研究的非正式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发展对编辑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游滨  彭建国  刘敢新 《编辑学报》2001,13(3):128-129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加速形成,以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交流为已任的编辑出版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分别论述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编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