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5年6月第16期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读名著还是读作文选》的文章(以下简称《读》),文中就《食疗的泛滥》(原载于2004年7、8月合刊)一文中所持的提倡读名篇佳作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并明确主张多读作文选才能提高作文水平。针对《读》文所持的观点,笔者以为有三点值得商榷:其一,学生作文水平高只是“一味”读作文选的结果吗?《读》文中列举了作者教过的曾经发表过作文的学生都有几本作文选的例子,试图以此证明只要多读作文选就能提高作文水平。在此,恐怕多数读者不禁要问:那些发表过作文的孩子只喜欢读作文选吗?他们手里的书籍只有…  相似文献   

3.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4,(11):34-35
我的案头上摆放着诗人远征新近送来的“走近”诗丛。诗丛共分为3册。分别为《走过颠峰——中华伟人颂》、《走近偶像——体坛明星颂》、《走近梦想——奥林匹克颂》。读罢.若有昕思,总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读树     
“下辈子你要做什么?”“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一旦种在这个地方,以后它都会永远在那里,不会换地方,这样子我就不会再跟你分开了!”——《蓝色生死恋》  相似文献   

5.
食疗的泛滥     
秦效伦 《山东教育》2004,(19):24-24
中国有个悠久的饮食传统,叫做“食疗”,它的出发点之一就是缺什幺就吃什么,吃什么就补什么——吃猴脑可以补脑,吃羊眼可以明目,吃猪肺可以清热补肺,云云。时光流转,这种食疗观念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心理层的潜意识,不仅在饮食这类事情上很认真地相信,就是在读书学习上也照方抓药——语文没学明白,就让他  相似文献   

6.
秦效伦老师在《食疗的泛滥》(《山东教育》2004年第7、8期合刊)中提出一个观点:"绝不可以让孩子靠读同龄人的《作文选》来提高写作水平""语言的丰富与规范,大多来自于阅读——但不是读同龄人的作文选,而是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历来能将作文写好,甚至成长为作家的,莫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11,(1):32-76
当当当,这个寒假做什么? “红粉”们有福了——今年寒假,《红领巾》“阅读月”华丽丽滴登场啦!  相似文献   

8.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因为人们的喜爱,伴随着名著《三国演义》,出现了太多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不都是那些“替古人担忧”的《三国》迷创编的吗?前人能编,我的学生(正在读《三国》)就不能编吗?  相似文献   

9.
课题:鄂教版《生物》第一册《有机物的合成——光合作用》一、创设问题教师:地球上纷繁众多的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有人将一片片绿叶形象地比喻为“绿色工厂”,把光合作用比喻成“工厂”的“生产活动”,那么光合作用的“车间”是什么?“机器”是什么?“动力”是什么?生产的“原料”是什么?“产品”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何”为贵? 我这第一个“何”是取“什么”的意思。我想每一个读完《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这本书的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从中学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到底应以“何”为贵。  相似文献   

11.
风景写生:“精气神”——读王敖的“银杏” 王敖,1976年11月生于青岛。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出版诗集《朋克猫》《黄蜂怪》《孤独之心俱乐部》等。  相似文献   

12.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转型期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文论界泛滥着“新”、“后”之类时尚,在“众声喧哗”中,张业敏敦授的新著《古苑文心——中国古代文学璎论及审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10月出版,尽管这本只有20来万字的学术专著与抢眼的时尚大异其趣.却有着弥足珍贵的独创胆识和不容忽视的特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广义修辞学》建立了一个由“表达论”——“接受论”——“互动论”三构成的系统的研究格局,这是修辞学领域的一次新革命,把修辞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深入与开拓。  相似文献   

15.
“原点”:在“物与词”中生长——读丁燕的“葡萄” 丁燕,70年代出生于新疆哈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后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出版诗集《葡萄的帝国》和长篇小说《木兰》等。现居乌鲁木齐自由写作。  相似文献   

16.
体育大义     
“你知道什么是体育?”——“你说什么是体育,体育就是什么!”“篮球是什么?”——“NBA”!大概没几个人会说:“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云云。“足球是什么?”——“世界杯”!喜欢足球,热爱足球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杯,不喜欢足球的人也知道世界杯是什么玩艺儿。“学生喜欢的是什么?”——《篮球飞人》乎?《灌篮高手》也。  相似文献   

17.
细心的读者是否留意到,有只每小时慢七分钟的老爷钟在《围城》中反复出现了八次之多?这老爷钟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要反复出现?它和“围城”有何关系?它和主人公方鸿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分析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的几个特点:回归性——它的指针无论怎么走,都是在打圈圈,不断地回归“起点”;受制性(依附性)——它的指针不论怎么灵活,只要它在走,便总要受制于轴心;无用性——它的指针不论怎么努力,告诉人们的都是不准确的时间,这又有何用处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主人公有什么特点。《围城》中用典颇多,方鸿渐的名字便有来历,可在《管锥篇…  相似文献   

18.
陈根荣 《现代语文》2006,(10):117-117
“表现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情”(朱国华——朱自清弟弟语)的朱自清散名篇《背影》,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然而,我每次读《背影》,总感到朱自清描写“背影”的后面蕴涵着满腔的忧愤——听到了朱自清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强烈不满的“隆隆”“惊雷”。  相似文献   

19.
梦的小船随风漂流,《真的爱你》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的心,将我带到一个纯洁的世界——一个充满“爱”港湾里……文中说,这是一个“爱”字“泛滥”的时代。你看,少男少女们把朦胧的感觉叫做“爱”;儿女把父母的亲情叫做“爱”;学生把老师的促膝谈心叫做“爱”;老人把小青年在汽车上让座的举动叫做“爱”……是啊,没有爱,我们的生活不会多姿多彩;没有爱,我们的情感不会丰富可爱……我们身  相似文献   

20.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李之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卦爻符号序列与文字序列结合为体系的整体《易》象,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成果。《读易大旨》云:“圣人之《易》,不过模写其象数而已,非有心安排也。”(《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