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龙江 《内江科技》2006,27(6):76-76,82
互文性理论强调各个文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各种文本相互交织,组成一个无限开放的网络,任何文本的写作与阅读都有赖于这个文本和其他文本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对翻译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中西诗歌在词语、意象和篇章方面有着极强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在翻译中的应用能读者克服跨文化语境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大型语料库的出现与应用,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形成翻译研究的新范式。"搭配"被认为是重要的语言组织原则,在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中备受关注。词语的结伴或共现关系是词汇的重要表现形式。词语的习惯性结伴,称为"搭配"。每个词都有其搭配范围,一旦超出搭配范围,就意味着违反搭配限制,构成搭配冲突。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注意到翻译文本中的搭配研究的重要性,但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文本中的搭配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将运用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抽样研究政府白皮书英译本中的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云廷 《内江科技》2010,31(5):52-53
归化和异化是中外翻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翻译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名词。努韦蒂在对传统的规划翻译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现,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译观。归化和异化都是一种翻译时译者的道德态度。译者尊重译入语文化就可能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反之,则可能以归化的翻译策略占主导地住。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词语策略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杨芳 《情报杂志》2005,24(8):14-15,13
讨论了基于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中文匹配方法。该方法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为基础,对中文文本进行匹配,找出文本中的主题词,作为进一步标引文本和检索文本的前提。为了匹配出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而主题词表中没有的词语,我们根据n—Gram统计特性学习新词。对于匹配结果中出现的交集型歧义这类主要的歧义类型.通过计算匹配词语与其交集词语各自字符之间的互信息值。来消除匹配词语的交集歧义,互信息值较大的词说明该字符组舍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陈叶芬 《知识窗》2014,(24):71-71
词语的理解,对于解读文本是至关重要的。有时,一个词语的解读会影响到整个文本的理解。教师只有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惑知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而文化差异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却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首先遭遇这一困难的则是词语翻译工作。因此,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词语翻译的技巧将有助于翻译实践,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张莉 《科教文汇》2011,(34):142-143
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翻译规律,本文从分析商务英语的文本类型及文本功能入手,论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性,并从功能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指导原则、翻译提纲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瑛 《科教文汇》2009,(20):260-261
过去20年里,中国学者开始了对翻译单位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大部分研究没有注意到翻译单位和文本类型的关系。但是,根据翻译类型学,原文本类型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而翻译单位正是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通过对翻译单位定义的分析,借助翻译类型学理论,对法律文本《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进行原译本对比,以确定法律文本英译汉的翻译单位。  相似文献   

9.
郝鑫 《科技风》2014,(17):173-173
科技文本是信息型文本的一种,为准确的传达文本信息,译者出于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大都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但基于实践中科技文本的特征和功能,笔者认为应考虑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灵活变通才能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将通过研究翻译策略和科技文本的特征,试着从中找出适合科技文本翻译的策略,希望对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旅游文本是实用文本,而目的论作为极具应用性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旅游文本的汉译开辟了新路径。笔者结合南美旅游翻译实践文本中的一些实例,提出了适于旅游翻译的策略,以探索旅游文本汉译的最佳宣传效果。一、目的论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主导翻译界的结构主义的刻板印象,将翻译定义为有目的的行为,从翻译家的新视角解读翻译。凯瑟琳娜·赖斯的研究正式拉开了目的论早期研究的序幕。她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关于语言功能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译者之两难     
范敏 《科教文汇》2009,(22):246-246
翻译的目的有两种,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译者为了实现翻译的文本目的,常常困于“忠于原文还是忠于译文”的两难之中,而在实现翻译的非文本目的时,又因其常与译者的文本目的相背而左右为难。译者应该有清楚的认识:翻译的文本目的才是译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蔡慧 《科教文汇》2012,(25):145-146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翻译也日益重要起来。很好地进行旅游翻译,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对旅游翻译中关键词语的把握亦是其中之一,因为关键词语关系着对一句话的整体理解。本文试从关键词、专门词语和外来语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巫桂梅 《科技通报》2012,28(7):148-151
研究文本快速准确分类的问题。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或者由不同的人使用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词语在文本分类中的描述特征却极为相似。传统的文本分类方法是将文本表示成向量空间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只是从词语的出现频率角度构造,当文中出现一些多义词和同义词时就会出现分类延时明显准确性不高等特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索引的文本主题匹配方法。将文本进行关键词的抽取后构造文档-词语矩阵,SVD分解后通过优化平衡的方法进行矩阵降维与相似度的计算,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大幅度降低同义词与多义词对文本分类时的影响,使文本按主题匹配分类时准确高效,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仕敏 《科教文汇》2011,(13):124-125,196
高质量的旅游翻译文本对促进中国旅游资源及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篇特征角度,主要探讨当前旅游文本中的旅游景点介绍翻译是否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并且以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的景点介绍为例,对该景点介绍文本翻译具备的语篇特征中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进行分析,提出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进行翻译,探索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语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旅游文本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种文化中特有的,包含某种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包含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多年来,文学翻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引起了翻译界诸多的思考与讨论。但对于翻译的另一大领域-口译-中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注不多。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口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变通翻译。  相似文献   

16.
韩菲  罗雷  苏曼 《科教文汇》2013,(28):133-134
互文性对文学文本翻译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在后现代文本理论中,《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在跨文本语际翻译中已进入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与他者文化相互对话、碰撞。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在跨文本语际翻译过程中的源语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及其和译入语文化的关系,突出其日益明显的文本交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赋予了诸多词语新的涵义。那么对当今流行语的翻译也成为译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若不谨慎对待,便是要贻笑大方了。流行语的翻译需要译者也与时俱进,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在目的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从而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源语言的含义,并彰显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词语"负载厚重的民族文化,是语际翻译中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含有大量的"国俗词语"英译例子,很具典型性。本文就林氏作品中"国俗词语"及其英译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林氏的总体翻译策略,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治 《未来与发展》2010,(10):106-109,91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根据文本功能将翻译文本分为六种类型,虽然德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赖斯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但其分类依据与纽马克相同。纽马克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共提出了八种翻译方法,而赖斯提出了三种。两人的翻译方法论的来源分别为"等效"论和"对等"论,而这两种理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将纽马克的翻译方法论与赖斯的翻译方法论进行了比较,旨在证明他们虽分属不同的翻译流派,但二人的翻译方法论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或者说是同源、同质、同理、同效的。  相似文献   

20.
吴翠 《科教文汇》2009,(27):268-269
笔者通过对江西红色旅游英译文本翻译现状研究分析,指出红色旅游翻译存在英语推介意识缺乏、英译文本缺损、“翻译腔”严重、英译文本混乱而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翻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着手、建设江西红色旅游英语语料库和红色旅游官方英文网站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