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学生英汉/汉英误读(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本文深入剖析了母语暗示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导致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学习者学习英语前已掌握了相当程度的汉语,汉语己成为英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母语的知识认知结构已根深蒂固,而英语平乎则相当有限,无法从英语新知识中寻找规律,进行推理和概括,不得不借助已有的经验知识的认知结构去进行英汉对比,模仿类推,寻找掌握英语的捷径;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这种环境使接触真实语言的活动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必须借助汉语知识才能完成交际或表达.  相似文献   

3.
石佳鑫 《海外英语》2023,(22):72-74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次类,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误,这对正确掌握汉语心理动词的知识是不利的。在汉语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学好心理动词,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避免听话者的错误理解。文章意在通过对英汉心理动词二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展开讨论。最后指出英汉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教学策略,以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国内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汉语负迁移现象是导致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出现汉语式英语句的主要原因。通过英汉两种表达习惯的对比.英语学习者更容易掌握英语表达的特点,从而排除母语干扰,写出地道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6.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迁移的作用,英汉词汇化的差异影响着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文章综述历来的词汇化对比研究,尤其是共时维度的英汉词汇化模式的差异及词汇化程度差异研究,探讨语言迁移角度下英汉词汇化差异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并对英汉词汇化差异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丽芳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6-118
导致中国学生英汉误译的原因有许多,对于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剖析了母语暗示性诱导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认为习惯于汉字语境的中国性,在母语的暗示下忽略了中西两种语言文学本质差异,误入了陷阱。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英语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在真实语料的基础上研究学习者汉语思维对写作的影响,在学习者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分析母语迁移在学习者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丽芳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6-118
导致中国学生英汉误译的原因有许多,对于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剖析了母语暗示性诱导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认为习惯于汉字语境的中国性,在母语的暗示下忽略了中西两种语言文学本质差异,误入了陷阱。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对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一般可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法(direct method):不通过汉语翻译成英语,而是直接用你所学过的英语来表达;二是比较法(contrastive analysis);充分利用你的汉语优势,通过汉英对比来学习英语。直接法来得快,少了母语这个中间环节,思维和交流变得流畅,它还能使学习者摆脱母语的框框,准确理解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