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关系中,须用虚词甲,却误用了虚词乙;因而改变了本来应由虚词甲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使语句的结构关系错乱,语句的意义改变或者不通。这就是虚词错用的错误,它是虚词运用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同类虚词错用同属一个词类的虚词,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因此,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的可以相互调换使用,如“上海和南京”中的“和”,可以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词组或句子中,有时连续使用同一个虚词,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同形虚词的连用。同形虚词形式是一个,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可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使用的具体场合不同,也会不相同。例如:“我跟他都跟你谈过此事。”旬中前后连用了两个“跟”,形式是一个,即同形;但二者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却不相同:前者是用来连接“我”、“他”两项的,表示二者之间的联合关系;后者却与“你”相组合,构成介词词组,表示行为动怍“谈”所关涉的对象。基于这种情况,在连用同形虚词时,一定要慎重对待,正确处理。否  相似文献   

3.
虚词的错置,简单点说,指的是在词语组合,或构造句子的过程中,将所用的虚词放错了位置,因而错变了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关系,表达错了意思这种语法错误。虚词,作为一种语法手段,用来联系语句,并表示其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时,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比较固定的位置的。如介词,它只能放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以及某些词组的前边,与它们共同组成介词词组,在造句中充当某些句子成分,象“在办公室看文件”、“从上海来”、“同他谈话”、“把稿件拿来了”等等。连词则须放在它所连接的两个或几个部分之间,如“物理和化学”、“表扬并且奖励”;双用的照应性连  相似文献   

4.
虚词在句子中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能表示句子成分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所以,它在组词成句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虚词使用的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结构关系和句子意思的表达。不看需要与否,不该用而随意乱用虚词,使  相似文献   

5.
邵武方言与“重叠”、“附加”语法手段有关的形容词构成格式中,“BBA'式着重强调程度,“ABB’,式既表状态也表程度。“AnD[nein45]”式表程度强化且带亲切语气d_从句法功能来看,这几类形容词作谓语的功能最强,充当定语时必须后接标记词“咯“,出现在补语和状语位置上的机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难以区分的词.它们有些是同义词,有些是近义词,有些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相差万里.笔者现将几类非常容易混淆的词和范例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难以区分的词。它们有些是同义词,有些是近义词,有些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相差万里。笔者现将几类非常容易混淆的词和范例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活动会议     
方敏 《出版参考》2010,(3):26-26
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难以区分的词。它们有些是同义词,有些是近义词,有些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相差万里。笔者现将几类非常容易混淆的词和范例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运用中,有些虚词须两两配合使用,它们前后相照应,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并表示二者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一般地说,配合使用的两个虚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地稳定下来,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如“不但”与“而且”相配合,构成了“不但……,而且……”的格式,连接着两个句子,表示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等等。如果任意更换了其中任何一个虚词,两者就会失去照应,而不能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犯虚词配合失当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词类误用     
词类是对词的语法分类。词的词类特点和独有的特性,直接影响着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影响到词在句中的作用。如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的特点、构成及语法性质、颜色词的古今演变、颜色词与社会文化等几个角度对汉语颜色词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可以分类,汉语词一般都有固定的归类,在今天已成定论。但有一部分词偏偏很活跃,不愿“从一而终”,于是酿成了一场至今尚未了结的悬案——词的兼类问题。从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的“词类通假”学说到今天的词的兼类或活用,经历了众多转折——《国文法草创》的“词类活用”学说;《中国现代语法》的“词的变性”学说;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中的词,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有自己的语法特性和语法功能,因而也就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将适用于甲对象的词,误用于乙对象上;或者相反,那就成了张冠李戴,弄错了适用对象,而往往造成表意上和语法上的错误。例如: ①久负盛名的苏联国家艺术体操队在同中国队的比赛中,包办了所有项目的第一名。(《体育报》1985.7.17第一版)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离合词的处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词的离合是指词的构成元素( 两个或多个汉字) 之间的结合不很紧密,可以在其 间插入某些其它成分而被分离,但被分离的词所表达的基本语义不变的语法现象。本文从大规模 语料库中对汉语离合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给出了BT863 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汉语离合词 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庆桃 《大观周刊》2011,(47):155-155
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无疑是重要的。目前我国中学生英语阅读中最大的障碍为词汇障碍和句法障碍。最近语料库研究表明.英语自然话语中的90%是由“词块”构成的。它们是事先预制好的多词组合,这种组合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意思,其作用就如建筑所用的预制板一样。词块内部的结构不用进行语法分析,即词汇本身就包含了语法信息。词块理论的出现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语法”,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什么是“语法”?简单地说,语法就是遣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传媒领域所实现的不过是在旧的规则体系约束下的新词扩张的话,  相似文献   

18.
“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成为了河南方言的标志。与普通话里的“中”相比,河南方言里“中”意义比较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本文旨在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用法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语在一般情况下都有固定的用法,其词性、词义、感情色彩、语法特征都相对稳定。但在新闻用语中,常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词语的超常变用。这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语法”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什么是“语法”?简单地说,语法就是遣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传媒领域所实现的不过是在旧的规则体系约束下的新词扩张的话,那么,要让我们的媒介业真正担负起其日益重要的时代使命,不是仅仅靠扩张几个“新词”就可以完事的,还必须对有关的“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