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0,(5):F0002-F0002
上篇以“学科组织化及其成长”为副题,从学科概念到学科组织化的提出、学科组织的构成与成长规律、学科组织的生态性与成长模式三个逻辑层次依次展开。通过对国家重点学科的调查与对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的访谈,运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与生态学的原理,探讨了新型的大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决定学科组织的发展速度以及学科组织的兴衰,是学科组织成长发展的核心.其能力主要包括学术研究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创新变革能力.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问卷调查分析,从学科组织成长四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出发,探讨学科带头人的能力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物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从生命周期角度看,教师专业社会化过程大致划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和超越期。不同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学会生存、学会积累、学会创造、学会突破、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4.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成长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承担着学科战略规划、团队建设、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工作,引领学科发展.学科带头人应当遵循学科成长的生命周期规律,针对学科成长阶段的主要问题,在学科形成期发挥学术感召与资源集聚的基核作用,在学科成长期应采取特色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工作策略,在学科成熟期应以持续产出与文化建设为工作重点,在学科蜕变期应起到战略调整与破茧化蝶的变革性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职称与年龄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大学教师专业成长分成四个时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与退职期。无论是大学教师个体,还是高校组织本身,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实现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西方的管理学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延续企业生命的问题。并形成了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就像生命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等不同阶段,一般而言,学们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企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一一成熟期——衰退期。  相似文献   

7.
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加以改造,将学校组织中各项工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再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高原阶段,并根据格雷纳的组织生命周期特征,描述学校工作发展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形成不同阶段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构建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实践解读,使评价体系更加完整、结果解释更为专业、实践解读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公司并购有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基本模式。本文从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两个维度,分析当产业、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不同并购模式的绩效,检验生命周期假说。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应用主成份法建立模型,评价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选取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判断产业生命周期;采用留存收益/股本比例法,判断企业生命周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产业、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横向并购绩效好;当产业、企业都处于成熟期时,纵向并购绩效好;当产业处于成长期,而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期时,混合并购绩效好。  相似文献   

9.
生命周期理论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工具,从本科生学业生涯的外部环境、发展脉络和内部发展动力等角度分析,生命周期理论适用于学业生涯问题的研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本科生学业生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格雷纳组织成长与发展五阶段模型,可以构建本科生学业生涯成长与发展四阶段模型,不同的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理论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工具,从本科生学业生涯的外部环境、发展脉络和内部发展动力等角度分析,生命周期理论适用于学业生涯问题的研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本科生学业生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格雷纳组织成长与发展五阶段模型,可以构建本科生学业生涯成长与发展四阶段模型,不同的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核心组织。近年来,省属本科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基层学科组织的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基层学科组织设置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基层学科组织体制僵化、封闭,灵活性、开放性不足;教学、科研分离,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基层学科组织行政化;基层学科组织活力不足;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等六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科评价之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学科评价发展基本脉络,结合学科的诊断、比较、发展三种情形,指出学科水平是学科评价的逻辑起点与循环归根。学科内在的知识与组织双重特性既赋予了学科水平内涵以新的解读,也突出其具有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二元价值属性。在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中,学科水平评价体现着对学科发展应然的关注,并顺应拨动着管理的调幅,最终实现学科的层次飞跃和水平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以掌握学科内含知识体系、组织机构和建制规训三重意蕴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点,明确大学学科的典型特征,揭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然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学评估指标体系历史特征的挖掘,审视其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没有设置学科组织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考核指标是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此,以学科组织化路径为抓手和依据,提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策略,为科学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指标支撑,以推动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科品性是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综合特征,是学科完整性、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教育学的学科品性是教育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学科命脉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的稳定的综合特征,是教育学巩固自身学科地位的重要保障。生命品性、实践品性、历史品性与境界品性代表着教育学的学科品性,任何类型或派别的教育学说与实践都在一定领域和程度展现了上述四重品性。  相似文献   

15.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工作中存在许多误区: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学科发展使命;没有正确理解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内涵;学科建设等同于重点学科建设;忽略学科的组织化建设等。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学科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明确高校的学科使命,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互相融合;立足地方,凝炼特色,打造优势;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正确处理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关系;加强学科组织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文充分肯定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意义,结合前人观点及中医院校特点,界定了学科带头人的内涵,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各种内在素质,并努力营造各种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外部环境,培养造就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术骨干是高校学科建设团队中的骨干力量,是学科实力提升和优势特色形成的关键因素.学术骨干作为学科团队中的引领人,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团队中学术骨干的领导力,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学科建设中,学术骨干在学科引领中存在领导力观念滞后、学科内部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术骨干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学科建设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统一领导、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总结完善这一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