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每天,人们从一睁开眼就面对着无比丰富的形象世界.通过这个形象世界,人们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从纸质媒体上各种平面图片到电子媒体、数字媒体上各种动态图像,这些形象或是人们主动选择的,或是人们被动接受的.配合着世界视觉文化的转向,配合着总体的文化转向,图像的流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潮流.人们由衷地欢呼"读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文化中滋长着一种愈演愈烈的"证书狂热".一个年轻人从学校到职场的生涯几乎是一场证书角逐的漫长竞赛,宛如从饲养场到屠宰场出口上市的牲口,在身体上加盖各种资格认证图章,以便在市场上待价而沽.而就业培训与指导中种种"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的秘诀大多在唆使学生努力加盖更多、更醒目的图章.对形形色色资格证书的追逐,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集体疯狂.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四网融合"或"多网、多屏融合",显示出从国家提出融合发展战略以来,广电与互联网之间就有脱不了的关系.从"互联网+"到"广电+"、从"多网合一"到"多屏合一"、从"两微一端"到"融媒云平台再造"、从"全媒体"与"融媒体"、从"融媒时代"到"智媒时代"……,在广电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与互联网脱离不开的技术与服务;而在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也总有抢占或抢夺广电媒体与媒资的劲头与势头.在彼此融合发展的今天,谁也不让着谁,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离开谁了.广电与互联网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变化和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K、VR/AR,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媒体、融媒体,各种媒体资源的融合整合,带给人们的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享受到的"超高清"3D和5D"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智媒时代"与"智慧生活"……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出版凝结着采写、编校、检印各环节的辛勤劳动,虽然"无错不成报"已成为当今报业的真实写照,但各种大大小小的差错必然会影响到报纸的品位,影响到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刘志国  高翔  牛莉萍 《传媒》2018,(9):33-35
白纸黑字的基本形态决定了纸媒面临着更多的出版风险,避免各种险情要靠科学的制度及其严格的执行.从"薄报时代"到"厚报时代",再到融媒体时代,纸媒的形式、内容、生产流程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笔者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为例,分析其中的演变,探讨风险管控过程中冲突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洪珍 《中国记者》2012,(9):108-109
在整合营销服务模式下,报业应逐渐回归到报业的本质上来——成为各种商业资源、社会资源、人脉资源、信用资源等汇流整合的中介、平台、枢纽.换言之,报业应该成为链接各种资源的"节点",在这种"节点"上的价值的构建中,报业的价值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继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四年以来,"次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这些金融学术语充斥着各种媒体。在图书市场上,金融危机类图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甚至是学生都开始翻阅此类图书。  相似文献   

8.
四月末的杭州.清晨,漫步存被各种幽默可爱的卡通造型环抱着的休博园,你的肌肤仿佛能触摸到空气中甜甜的凉意.随着中国国际动漫节开幕式的即将来临,春末的清风很快央着"欢乐"悄然潜入并渐渐弥漫了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书业的排行榜,从出版社到书店、从作者到读者,都会眼前一亮.排行榜上的顺序起起落落,让人看到图书市场的微妙变化,排行榜像旗帜一样引导着出版社的选题方向,诱惑着书店的订货品种,左右着读者的阅读趋向,从口碑相传的"原始"的混沌时代到如今有了明确"奋斗目标"的商业时代,排行榜无疑加快了图书商业化之旅.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新闻网站本地化,就是地方新闻网站将互联网结合到本地实际,以本地为依托,发挥本地特色。具体形式上,就是地方新闻网站围绕着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打造以本地资讯为主的民生服务频道,同时建立本地化的服务平台,让人们切实地享受到网络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一条"四川民营企业将收购悍马"的新闻,像美剧<越狱>一般,以充满悬念的情节开场,吊足了受众的胃口.在故事主角腾中重工高管"集体失语"的"第一集"剧情里,各家新闻媒体以掘地三尺的敬业精神,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和网络资源展开深入调查,甚至"插上想象的翅膀",热议着故事结局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中,网民可以尽情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与天南海北那些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互动交流;同时,又可以寻觅自己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满足自己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情习俗.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从"上网成瘾"到"网络暴力",从"网络虚假信息"到"色情泛滥",网络也让人高呼恐怖与无奈.网络改善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诱惑乃至威胁.  相似文献   

13.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剩女"两个字,会出现31,500,000多个网页,在网上很多以"剩女"为主题的论坛和贴吧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贴子发表,许多"网友"每天在帖子里积极地讨论"剩女"的婚姻、爱情和理想等话题."剩女"这个略带个性和苦涩的词,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不仅如此,在传媒领域里,这种"剩女"现象也已引发了高度关注,大众传媒热烈的讨论着"剩女现象",各种报刊杂志不断发表关于"剩女"的各种新闻,电视上各种"剩女"的相亲节目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4.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08,(12):21-23
当前,在传媒业流传着"技术为王"、"内容为王"、"经营为王","渠道为王"诸多似是而非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媒业的各种理念自然会折射到传媒业实践中,导致传媒业的实践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制约了传媒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都片面和过度拔高和重视传媒业价值链条里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了传媒经营的系统性、协同性.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理念都是典型的"瞎子摸象"思维,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必须完全予以摒弃,并基于系统而统一的传媒业价值链条建立起"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及其抗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退军关内,致使日寇三月内占领东北全境,从此背负"不抵抗将军"的历史骂名.身怀国仇家恨的张学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在军事上仍坚决奉行着"保持克制,不予抵抗"的对日侵华政策,而另一方面,面对着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却尽己所能,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秘密地支援着各地的抗日活动.一、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张学良虽与日本人有血海深仇,有强烈的排日倾向,却没有逞匹夫之勇的条件,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的火车站、公交站、人行道,甚至是街头的十字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经常看到一些散发"代开发票"名片的人.他们顺手递给行人一张写有"本公司本着符合双方利益原则,可向外代开各种商品销售发票和服务发票"字样的卡片,卡片上留有一个手机号,但没有公司地址.要是你不接收,他们可能会一直追着你,强行将卡片塞进你的口袋或包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明星的报道是近些年来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新闻报道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报道方式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效益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报道明星屡屡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特别是"非公益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无益于传媒和明星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监督的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华南虎事件"大幕落下、"封口费"事件、深圳"猥亵门"事件、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费用清单等一系列焦点事件.从爆出、解决过程到尘埃落定,网络舆论监督贯穿始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事件的发展.所以,有人把2008年称为"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元年",此说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伊始,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不但经济上百废待兴,而且遭遇到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这对新生的人民政府采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这一时期的灾害应对主要以传统的救灾、赈灾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黄玉波  戴文君 《传媒》2005,(10):27-30
传媒制度变迁中的"潜规则"现象 "潜规则"即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存在着的一套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这套规矩往往与那些公开宣称的堂皇原则相离或相悖,并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的运行.它是以"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为前提,是个体或组织基于现实利益格局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成为人们趋利避害的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保证了潜规则的诞生和长期稳定的存在.具体到新闻传媒事业变迁中的"潜规则"有多种表现形式,但主要有如下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