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冠军赵帅预赛、1/4决赛、1/2决赛及决赛4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并对其和对手技术和战术运用及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其技战术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战术整体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结论:1)赵帅在技术运用主动性和得分能力上明显高于对手;2)赵帅以侧踢、垫步提膝、前横踢技术运用为主,以前横踢、双飞和侧踢得分为主;3)赵帅以前腿单一技术为主,组合技术为辅,高位技术得分能力较强;4)赵帅以主动进攻战术和迎击战术为主,反击战术运用和得分较少。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010年乒乓球世界杯、2011年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决赛中,王皓与张继科的三次比赛反直拍横打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情况,对直拍横打技术和横拍反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明柳承敏(Ryu Seung-Min)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连连获胜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三段指标法、数理统计法、单项优势技术与劣势技术分析法,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柳承敏对瓦尔德内尔,决赛柳承敏对王浩的两场共计11局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研究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对提高训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排球运动中的主要基本技术,得分的重要手段——扣球,在比赛中运用效果怎样呢?哪些扣球技战术在比赛中效果最好呢?笔者利用六届全运会女排决赛这个机会,对扣球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临场统计,其目的是为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费德勒在2009年法网男单半决赛、决赛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费德勒技术全面,底线相持、主动进攻意识和捕捉上网时机的能力比较强,正手侧身攻和放小球技术结合较好;常使用三种不同的旋转控制比赛节奏,而且效果很好。但是反拍缺乏攻击性,而且存在不够稳定的问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收集了1952~2012年共16届奥运会女子铁饼决赛的各试掷成绩、试掷情况等数据,对参加奥运会女子铁饼决赛运动员的前后3次试掷成绩表现特征、试掷最佳成绩分布和比赛能力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比赛能力表现特征与规律,为我国女子铁饼比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十一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使用电子护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一运会跆拳道决赛的整体得分、技战术使用等情况,探讨我国首次使用电子护具的效果。结果显示:电子护具和人工结合的记分与传统护具人工记分相比,整体得分差别不大;改用电子护具后,只有27.1%的得分为人工裁判员记分,大大提高了比赛得分的客观性,减少了人为因素,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教练员提出录像审议的内容和次数大大减少,比赛更加顺利和顺畅;电子护具使运动员的踢击次数、击头技术增加,高难技术频频出现,使跆拳道比赛更加激烈、精彩、观赏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第48届世乒赛许斯/波尔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第48届世乒赛男双德国选手许斯/波尔半决赛及决赛的技战术统计,运用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国外优秀双打运动员的发抢段、接发球段和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收集了1952~2012年共16届奥运会女子铁饼决赛的各试掷成绩、试掷情况等数据,对参加奥运会女子铁饼决赛运动员的前后3次试掷成绩表现特征、试掷最佳成绩分布和比赛能力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比赛能力表现特征与规律,为我国女子铁饼比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联赛决赛阶段的32支参赛队以及全部64场比赛中各支球队运用犯规战术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寻求当今世界足坛高水平球队运用犯规战术的特征,为指导今后足球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