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协同作用以及涨落机制等条件,探讨了健美操教学训练系统的耗散结构动态特征,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可行性。并针对高校体教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的不足,从树立"动态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思想、创设"开放的"、"非平衡的"健美操教学训练环境、运用"非线性"机制促使竞技能力"涨落"的形成、以"从外界耗散信息的多少"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在对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耗散型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3.
钟文琴 《精武》2013,(17):42-43
100m跑是综合体现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也是运动员们综合水平和能力速度发挥的集中体现。高水平的速度是由运动员自身的耐力水平所决定的。耐力速度是保持高速跑和提高加速跑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体育100m训练要以"速度"为训练核心,以"速度耐力"为训练的基础,把"速度"训练和"速度耐力"放同等对待,改正传统的只重视"速度",忽略训练"速度耐力"的体育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多课次"训练方法,应用于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通过查阅有关"多课次"训练的研究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赛艇运动员的机能指标与"多课次"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数据分析,对运动员生化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为赛艇训练提供理论支撑,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通过CNKI文献数据库所收录的2006-2010年高原训练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对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显示: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主力军。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等不同低氧训练模式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提出的"源头问题"为基点,对两者在力量素质训练实践中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梳理,论述了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的关系。目的在于阐述"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实践应处于的地位,一般力量应吸收核心力量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但不能将核心力量作为"基础性"力量训练的全部,不能将其绝对化,体现力量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为"核心力量"更深、更合理的融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克宁 《体育师友》2011,34(3):48-49
体育安全问题在学校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与训练无形中成为了"排头兵"。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体育教师的压力也是无形的,安全成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紧箍咒"。体育教师上课和训练时压力很大,经常担心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会发生"意外"而承担责任,难以大胆开展体育活动,文章讨论了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困扰,不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程序控制训练法"的制定有其独自的原则和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遵循"闭环控制系统原则"、"渗透性原则"和"篮球运动规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篮球战术训练流程,使篮球战术训练进入有序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合作训练"的途径 (一)继续走好"体教结合"之路 近年,我校同县、市、省三级体校建立了长期合作训练模式,使"体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训练方法与理论发展沿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分析世界中长跑的发展史中6种典型的训练方法,并对近20年来中长跑训练理论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核心理念","速度节奏化理念"、"以长补短"、"高原训练与平原训练相结合"等。试图通过对中长跑训练方法与训练理论变化而出现的新成果、新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出中长跑运动训练方法与训练理论创新成果在促进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样芸 《精武》2012,(30):5-6,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环境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更符合运动训练本质特点即人类特殊活动属性的造对训练自然环境、运动训练人工环境、运动训练社会环境分别对被训练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120只大鼠按照氧环境(常氧、高住低练、低氧)和训练强度(无、中和高强度)随机形成9种组合,中等强度训练5周,高强度训练6周,测定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单纯的低氧环境和高强度训练均能显著上调B细胞分化功能,低氧高强度训练后B细胞分化功能进一步显著增强,HiLo环境则对T细胞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HiLo训练能减轻环境对T细胞的抑制;常氧下长期中、高强度训练后脾T细胞功能受抑,但低氧和HiLo训练后未见相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训练的最佳次数、训练的持续时间、下高原的时机、训练过程阶段划分及训练课的安排、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适应期;与海平面地区的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应力争前往某一固定地点进行经常性的高原训练;应根据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监控身体机能状况,保障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核心区训练传入我国并指导竞技训练多年,丰富了体能训练体系,促进运动员体能素质整合,但不少关键性的问题仍未明晰,影响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训练的实效性。理清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关系;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区训练价值的不同认识;论述核心区训练的消极价值:影响训练负荷强度选择;降低运动功率输出;扰乱神经肌肉功能适应;忽视运动训练系统特异性。主要观点认为:核心区训练主要属于基础体能范畴,这区别于高强度的专项训练;竞技运动项目对训练界面和器材造成的不稳定性具有选择性;自由重量实现在稳定平面的非稳定性刺激,能更好的满足专项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课余体育训练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学基本理论,提出了课余体育训练环境的基本概念,认为课余体育训练环境作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课余体育训练环境的概念、构成、内容及优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impinge on the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se include factors in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such as changes of philosophy impacting on the curriculum, and factor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most notably those relating to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 Recent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have had an obvious and major impact on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some of these changes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for example,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time students must spend in schools as part of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Agency. The paper examine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may be limi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s to adequately prepare teachers to achieve the aim of developing a physically educate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以第22届冬奥会参赛地的自然环境为切入点,采用调查法,通过对索契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与国内主要训练场自然环境的比较分析,探寻主要差异特征,提出适应性训练思路,为备战第22届冬奥会针对性训练安排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索契赛段赛场环境与我国主要训练场地环境差异主要集中于雪上项目,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方面。索契气候特点为温度高、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强、东南风;除气候因素外,时差对参赛运动员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拔高度差异不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辨法、访谈法,从系统观出发,对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1.)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外部环境关系是:随着环境和谐度的增长,学校军训力度减小,而学校体育的力度增大。环境和谐度减小,则反之。2.)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内部环境:一是管理机构的微观系统(校内)存在互补性缺陷,二是课程改革效果有待加强,三是教师身份认识模糊;这些内部环境问题(还有指导思想),实际是他们的关系没有理顺,没有明白何者是第一位,何者是第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