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略读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难点,把略读课文精读化或是边缘化都是对这一编排的错误理解。准确解读略读课的编排意图,释放其应有的编写功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上好略读课的应尽之责。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出发,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旨归,将语文要素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并进行细化延伸,设计有用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发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工具,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略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意境教学一直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又是一个难点。文章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情况,介绍了一种诗歌意境赏析方法。即在鉴赏前需让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鉴赏时需注意教学中"境""象"交融这一特点,通过对文句的疏通为诗歌理解铺平道路,多种方法的画面重现来帮助学生感悟诗情画意;最后用语言的再现来强化学生的鉴赏意识,从而完成对诗歌意境的鉴赏。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让学生具有日常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应对和交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小学低年段是发展学生语言的最佳时期,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课的内容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上都要有所思考和创新。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挖掘交际话题;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利用双向互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作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必选的经典篇目,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点内容。由于偏重杜甫忧国忧民的厚重形象,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歌教学往往存在着僵化教条或片面性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梳理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杜甫诗歌可以看出,杜甫不只是忧国忧民的诗圣,他更是真实活着的人、至情至性的人,是热爱生活的浪漫才子、胸怀壮志的进取学子、侠骨剑心的温良君子、热爱祖国的拳拳赤子和亲亲爱人的仁爱公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中的杜甫诗歌教学,要注重从鲜活、生动的文化视角展开,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杜甫及其思想和境界。  相似文献   

5.
陈芳 《阅读》2015,(8):28-30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美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精彩再现。插图运用好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契机,突破学习的难点,发展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这一教学资源。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之初,将其预设到教学的设计中,恰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朵奇葩,鲜艳夺目;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颗颗恒星,熠熠生辉。纵观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这些大家名作,或写景,或状物,或言情,或喻理,后人再琅琅诵读中,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操能得到陶冶,人格可得到完善。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古典诗文与现代文相比,可谓“篇篇皆美文,字字皆珠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认为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笔者在长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认为倘能抓住并搞好这一工作,将会对《课标》中上述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把古典诗歌教学过程分为“感知、品味、背诵、拓展”四个阶段,当然,“读”是联系各个阶段的桥梁,必不可少。各个阶段及其任务可用以下公式表示:感知(字词、节奏)———(品品情味味)———(理解背、诵记忆)———(扩拓大视展野)对于第一和第三阶段,广大教师都极为重视,但往往忽视了第二和第四阶段,致使未能更好地贯彻实践“课标”要求。下面就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谈点肤浅体会,以供同行商榷。先谈品味。教材要求:“不仅要明白字面意思,还要体会诗句的情味”。教师声情并茂的分析讲解固然能感染学生,必不可少,可毕...  相似文献   

7.
说课是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的反复训练与强化,能使师范生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训练,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说课训练中,说课语言要规范,教师要根据说课情况给出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有效地调动学生投身教学,努力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未来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学难点的阶梯式教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教学难点,如“百鸡问题”、求解“完全数”、判断“平年和闰年”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甚至于有些教学难点,有现成的算法和程序代码,不论教师如何详细讲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教学难点,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本文阐述以阶梯式的教学处理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加强语文教学法教学中学生试讲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法课程的性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在语教法教学中忽视学生试讲实践训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师本位"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设计要凸显一定比例的试讲实践训练课时,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严格管理,使他们在语文教学法课上真正训练成敢于登台、善于教学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语篇分为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诗歌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书面语篇中的一种,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现代诗歌尤其明显。而正是这种独特性使读者阅读英语诗歌时倍感艰难。造成这一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便是诗人们乐于运用各种奇特的衔接手法。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诗歌中的衔接手法,探讨英语诗歌的衔接特点,提出阅读英语诗歌的几点建议,试帮助读者减轻英语诗歌阅读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面对传统吟诵衰落的态势,我们应加强古典诗歌的吟诵教学,将吟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求得一篇诗作之声情气韵,使学生通过诗作声音的美感体会诗歌所传达出的感人的力量,进而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还能改变传统古典诗歌只注重字句、意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吞燥、精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如坐针毡,其结果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由于其文体的特点,说明文既不像记叙文,文学作品那样形象感人,又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一种论证的逻辑力量,而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而说明文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提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针对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和学生状况,采用了“从兴趣中来,到兴趣中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说明文。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灵活有效,教学效果也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被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文中通过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例,展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彰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本是诗词中的两种境界,但万物之理总有相通之处。本文试图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论述,使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期教师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教材是“教学的例子”,教师“用教材教”的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于其中。作为语文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愉快而又高效地学到知识,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呢?笔者认为激趣是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重言轻文的串讲式教学,二是重文轻言的课堂教学。针对误区,文章认为应该把文和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以言带文,以文促言,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让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本文以一节培智学校语文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培智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如何去还原语文本色,体现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微课"是指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且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文件,它由文字、画面和声音三部分组成。早期微课仅供教师培训使用,目前已经拓宽为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微课可以是一个学习难点的分析、一个解题的方法或一个核心内容的讲解,是学生可以菜单式选择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微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学习,与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为诗歌增添神秘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诗歌意境的翻译更是不好把握。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对诗词中意境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