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它对人们道德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面对信息网络,高校工作有效地利用这把“双刃剑”,积极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社会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社会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如何开拓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等几个问题,做一些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高度密集的传统高校,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并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舞台,同时又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迎接网络带来的新挑战,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社会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社会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如何开拓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等几个问题,做一些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同时也给学校德育改革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网络对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影响,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积极影响,促进当前高校德育改革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宽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对高校德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本文对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问题作了探讨,以尽量减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全面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这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在高校德育工作领域,以网络为载体、针对网络影响而开展的网络德育教育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向。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探索对策,这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林明儒 《教学研究》2004,(2):130-133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同时也给学校德育改革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网络对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影响,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积极影响,促进当前高校德育改革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计算机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高等院校由于是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使其成为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从信息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德育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出发,认识高校德育占网络阵地的紧迫性,探索高校德育网站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从而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从"校校建信息资源库"到"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从静态的"单一获取"到动态的"利用、建设";教师资源配置从"实地挂职支教"到"异地网络支教";在职教师培养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教研互动";网络教学从"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到网络"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终身学习从固定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到脱离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 投入主体由“农民”转向“政府”;投入管理体制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收费办法由“多费制”转向“一费制”,并进一步向“免费制”过渡。但为确保政策实效,还必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民间资本的投入水平,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考察“革命传统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发生的嬗变、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发展为“自主创新”;“艰苦奋斗”转变为“艰苦创业”;砸烂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嬗变为创造新世界的建设精神,又和群众路线一起升华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体现的伟大的实践精神;“信仰高尚、信念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则落实体现为国家制度之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采矿"学科体系培养优秀能源科技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矿业大学在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中保持了固有的学科传统,构建了“大采矿”学科体系。实践证明,“大采矿”学科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融合与交叉,促进了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双音节动词重叠后不能带"了"和"过",但古代白话小说中有这样的例子;也有人认为,"AB了AB"后不能带宾语,但《儿女英雄传》中有一个"AB了AB"后带宾语的例子;有人认为"VV瞧"和"V-V瞧"只有《红楼梦》中才有,且只有两例,但古代白话小说中还有不少"VV瞧"的例子,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启蒙主义经历了从“政治启蒙”到“文化启蒙”再到“诗意启蒙”的流变。启蒙的指向逐渐由外而内(即由“政治层”、“制度层”逐渐转向“精神层”、“文学层”)并最终指向启蒙本身,启蒙的姿态逐渐由贵族式、霸权式转向平民式、对话式。  相似文献   

17.
复仇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中国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由开始的许可到唐之后的禁止,但在对复仇问题的解决中,陷入了深深的“礼”与“法”的冲突中。为了协调“礼”与“法”的矛盾,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央要求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同时建设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其谋也深,其责重大.为此,必须审时度势,成立“关天历史文化基地建设研究院”,加强研究宣传“周公文化”,在渭南建设“《诗经》文化基地”,西安专题博物馆建设要实施“跨越式战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缘”多指“缘分”、“因缘”、“机缘、机遇”等意。现在中国人心中仍然持有“缘”的观念,按照多少、时间、性质、对象等划分标准,“缘”有多种分类。“缘”的观念的产生既受佛教的影响又有农业经济的原因,还和迷信有关。“缘”在中国人人际关系建立的各过程均发挥着作用,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但是应该尽量去除“缘”的迷信成分和减少它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