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对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虽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缘故,他们还是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利用心理学积极因素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疏导、转化工作,是我们寄宿制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长沙市某寄宿制中学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态整体上不容乐观,尤其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中自我同一性处于消极状态的占一半以上,处于积极状态的不到1/3.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不容乐观;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对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中学阶段是对学生加强自我同一性训练的关键时期,城市寄宿制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丰富对自我同一性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藏区寄宿制办学模式已成趋势,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寄宿制高中生的班级管理中发现,部分高中生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这是高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寄宿制高中班主任拥有较为充裕的班级管理时间,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较多,有效的教育手段也很多,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对寄宿制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6.
部分寄宿制高中生存在独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闭或交往障碍等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而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具有时间充裕、机会较多、可采用的手段较多、掌握信息较充分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中可采用倾听、积极关注、面质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形成教育网络等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宁夏274名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和300名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寄宿制学校初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显著高于非寄宿制初中生,其各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高于后者.(2)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年级差异,而非寄宿制学生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初一好于初二和初三,两类学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年级.结论: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寄宿制学校,且主要表现在初一年级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阶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不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寄宿制学生又有其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势必会对其心理和情绪的发展产生影响。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初级中学,通过对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探析研究,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寄宿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生存环境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创业,加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批全寄宿制学校随之诞生。建立寄宿制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教育的投资效益和办学质量,但是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逐步显现。从寄宿制本身探寻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探析1.封闭式管理引发的压抑心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农村出现了很多的寄宿制中学,一些学生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将他们送入了寄宿制学校学习。农村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接受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病态的心理很容易给言语和行动上的一些错误的指引,更甚者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  相似文献   

12.
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甘肃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这一办学方式更好的为农村教育这一大课题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城市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深思。笔者基于对一所城市寄宿制小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长期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家庭原因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形成合力,使每个儿童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成才之路》2012,(6):17-17
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牧区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儿童孤独量表》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男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比高年级的小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建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亲情补偿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构建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大多集中在城市、公办、非寄宿制等范畴,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广大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4~6年级51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后,进一步梳理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策略与路径,期望可以给试图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家长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成才之路》2012,(8):18-18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已被提上教育模式改革的议程中并加以实施。在各个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寄宿后离开父母,缺少交流和倾诉的对象,易导致心理问题。寄宿制学校要重视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和温馨的书香寝室、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家校联系等多种方式加强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实施了相应的调整方法。为了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接受到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寄宿制的学校。寄宿制学校能为农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和良好教学环境,有利于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由于学生长期与父母联系较少,在生活和学习上也有一些困扰,这会造成学生在精神上的缺失,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持续开展,其在西北农村地区的作用逐渐凸显。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保证这一办学方式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