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协同创新是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提升创新能力的手段,也是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路径。斯坦福大学Bio-X计划作为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典范,面向科技前沿,研究通过资源有效整合进行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在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斯坦福大学Bio-X计划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可为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在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确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在组织管理体制层面,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以确保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体制有益于协同创新;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层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产学协同创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申琦  石伟平 《职教论坛》2023,(12):72-78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跨界融合、协同合作的新型跨边界组织形态,不同主体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场”,包括跨文化的“对话互动场”、跨部门合作的“资源融合场”和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管理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性不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促进场内主体的契合性、交互性、复合性,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在路径选择上,以树立共同目标愿景为观念,以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举措,赋能团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研创新探索实践的深入推进,组织发展或组织变革对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对于高校的原始创新活动而言,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新知识的增长点,这就需要依靠能够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相应组织——跨学科组织来实现其创新目标。跨学科组织作为为了打破传统院系组织建制形成的学科壁垒,并由不同性质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以应对复杂性问题的新型学术组织,其在组织惯性、跨界搜索和知识溢出层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这构成跨学科组织驱动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而在实现机制层面,跨学科组织可以通过动态调整、目标重构以及协同网络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所谓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思维和事物,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每一个概念、问题等知识的讲解和  相似文献   

5.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包含知识创新与组织构建两个重要方面,前者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基和主线,后者是推进知识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就是要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寻求构建一流的学科组织,提升学科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构建一流的学科组织,可通过加强组织使命、组织形式、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等环节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和高校协同创新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特色高校自身特点,提出了若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加强各类产学研组织培育与创新资源协调优化,加强协同创新团队的培育与提倡学科交叉,积极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机制改革等,以期为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能力提供几点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的“知识“不再仅仅是知识数量的积累,而是重点利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物化“的程度,即创造力的大小.教师必须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直接而深刻的体验,教师必须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念,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当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体验和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是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骨干力量。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大学教师对协同创新理念的认识有待提高、参与协同创新的人才素质还需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高校与其他协同创新主体间未形成真正合力等困境。改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正确认识协同创新,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完善管理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人才素质;改善制度环境,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健全组织环境,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路径,来促进大学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高师学生创新能力要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高师院校作为生产、传授和创新知识与科技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要求,创新教育观念,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点平台,是协同理论在提升创新能力领域的应用表现,由此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以利于创新为核心要求、以开放共享为基本准则、以弹性结构为组织方针等具体要求。为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以实现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从组织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维度着手,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建设机制。该机制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以科研创新为建设核心、以鼓励协同为建设要领、以资源优化为建设焦点。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及高职院校的注重。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升级,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创新。经过实践的尝试与理论的整合,逐渐形成了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其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存在内在契合,为校企协同创新理念指导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在现实状态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认识误区、导向不明、运行机制不畅、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制约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重新确立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目标定位,校企共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完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文化乃是在校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突破瓶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实践,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通过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形成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创新能力。归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协同创新模式和四步基本流程。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进行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推进机制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协同创新的改革驱动下,高等院校要彻底改变闭门造车搞创新、空中楼阁搞创新、单兵作战搞创新的科技创新方式,要聚集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模式,有效汇聚创新要素、融合创新资源,形成新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政产学研各方作为不同的创新主体,借助大学科技园提供的信息、资源交流和综合服务的平台与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创新。从大学科技园的收益分析可以看出,政产学研各方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协同理论在自组织上的应用,协同创新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旨在打破高校传统封闭的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生群体是高校活跃的创新中坚力量,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在给我国高等院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的同时,也明确地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对高校内部科研机构、基地、平台的有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同创新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创新要素和单元,围绕"如何推进实体科研平台融入虚拟且松散耦合的协同创新体"和"如何以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实体科研平台自身创新能力并保持良性循环"问题,对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参与、支撑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案例分析,为高校构建基于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育者具备创新能力。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中观念转变是根本。在教师主体视域下,当代教师的服务观、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的转变势在必行;而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管理的创新是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8,(5):106-110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端,以滁州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基于"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理念,探讨了"协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中,进行了"协同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并就"协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协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要求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协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拉近学生与企业、行业间距离,让学生了解/熟知企业、行业情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可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慧珍 《考试周刊》2013,(2):137-138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建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会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不如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和标新立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