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教师暴力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也常常见诸媒体。关于教师暴力,过去谈论得较多的是教师施之于学生的身体暴力——体罚。近些年,体罚现象基本已经绝迹,教师的隐性暴力行为却开始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暴力现象,那就是教育“软暴力”。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毫不亚于“硬暴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教师暴力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也常常见诸媒体.关于教师暴力,过去谈论得较多的是教师施之于学生的身体暴力--体罚.近些年,体罚现象基本已经绝迹,教师的隐性暴力行为却开始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生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增多和严重的趋势,女生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因素是女生校园暴力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校的教师素质较低、管理松散和德育工作薄弱,不完整的家庭结构、特殊的社会阶层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充斥社会的暴力和色情文化、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法律教育与宣传问题等方面。相应地,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也应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语言暴力是教育教学中经常存在而容易被忽视的行为,其存在导致了负性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对师生均造成了伤害和影响;语言暴力的形成有历史文化、社会和家庭、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探求语言暴力改善和消除的方法,引导教育者重视自身行为,规范语言使用;引导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改善话语关系,以实现语言育人、文明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教育软暴力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概述了教育软暴力的研究现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案例的分析,探讨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从而揭示由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试图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层面提出避免教育软暴力现象,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教育"软暴力"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概述了教育"软暴力"的研究现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案例的分析,探讨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从而揭示由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试图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层面提出避免教育"软暴力"现象,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中存在知识权力、国家权力、教师权力等权力形式,教育权力在支配性结构中转变成消极的霸权或暴力。权力是社会实现公共秩序、保障社会权利、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团结的必要形式,暴力则破坏公共利益和公共生活。教育权力保障教育世界的公共秩序和交往理性,使得教育这种公共生活的形式和空间得以存在,从而使学生在教育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权力和权利。教育权力的失能和不足,造成教育中种种压制性暴力的泛滥。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家教世界》2013,(8):278-279
近几个月来,教育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教育暴力的背后是教师职业幸福的缺失。应该从创造软性环境,耐心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提高教育能力,学会运用教育机智以及教师学会舒解教师压力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从而消解教育暴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语言暴力指教师对学生间接或直接采用的侮辱歧视性语言,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的语言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有诸多类型,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教师素养欠佳、心理压力增加、个性品质不良等内在原因,以及教育体制束缚、教师培训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独特等外在原因。预防和矫正教师语言暴力需要从多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外部环境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及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语言暴力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描述,进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为消解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30-135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其原因既有法制不健全、教育缺位,也有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大主体应共同努力,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两个方面建立校园暴力防范机制。事前预防机制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发展专门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的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引入校园警察制度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等。事后处置机制包括对欺凌者加以惩戒和教育,保护和疏导受害学生,通过校园安全治理委员会和反校园暴力网站及时处理欺凌事件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语言暴力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描述,进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为消解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暴力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中学生中语言暴力的来源、教师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的状况以及语言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表明家庭、教师和社会都对中学生语言暴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文明用语不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贬损其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甚至是对教育神圣性的亵渎。教师师德建设欠缺、语言修养不足是教师语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压力过大则是其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还学生以纯净的心灵成长环境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教师身存的攻击、趋乐、趋利本性和合理化倾向等人性弱点遭遇一定的外部环境时,便成为引发教育暴力的因素。清晰地认识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的人性修养,是消解教育暴力之良策。为此,我们须引导教师在人性自修时注入专业元素,在对教师的专门培育中注重其人文情怀成长,客观审视并合理引导教师的"新经济人"本性,加强制度把握以改善教师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魏存智 《辅导员》2014,(10):79-79
校同是学子追求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地方。本应是书声朗朗、温馨和睦的港湾,本应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却因暴力体罚学生事件频频曝光而引人关注。掌掴、罚跪、"捆绑示众"这些本不应向学生施加的暴力教育方式,却一次次地被个别老师拿来施威。硬生生的教育暴力,撕裂了家长、社会柔软的心,也刺痛了教师自己。随着人们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像这样的暴力教育方式虽然已大大减少,但以冷淡、放任、嘲讽、孤立的态度区别对待学生的"冷暴力"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20.
柏海山 《江苏教育》2007,(23):39-40
据《参考消息》(2007年4月4日)报道,近日生效的一项英国新法律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处罚不守规矩的学生。根据这项法律,教师有权用“合理的力量”管束有暴力行为的学生,有权没收学生的手机等私人物品,并有权在周六或放学后对学生实施关禁闭等体罚。结合该项新法律,联系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这样三条信息:其一,无论国外、国内,校园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如不守纪律、不服管教、有暴力倾向等;其二,教育需要惩戒的力量;其三,和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相比,该新法律赋予学校和教师比较高的法定权力,包括关禁闭等体罚手段,而且被冠名为“合理的力量”,而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是严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