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教育在全国教育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农村的孩子能去好一点学校上学就被安排到好一点的学校了,剩下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数量逐渐减少,在更偏远一点的农村教师可能都承担着多门学科的教学。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也已经被列入国家改革教育发展的重点对象,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改变农村小学教育显著现状。本文就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深入研究,发掘其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及原因,找出对策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2.
"孩子在这儿学的好、吃的好、玩的好,而且上学不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两口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打工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邯郸市成安县军庄村村民李志勇看到孩子高高兴兴地跑进校园,激动地说.李志勇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随其在打工地廊坊的一所学校上学,尽管国家对随迁农民工子女就学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每年孩子上学仍需一笔不菲的费用.后来,他听说家乡离村不远的横城建了寄宿制学校,又实地看到学校里孩子各方面都有保障,就毫不犹豫地把孩子转了回来. 近年来,成安县大力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效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让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保证了全部学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研究》2007,(6):45-45
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为4至6年。孩子上学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一所两个班级的农村初级小学。上学期开学时,我们对施教区内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发现有不少贫下中农子女尚未入学。这次的普遍走访,使我们认识到,当前农村贫下中农的经济情况还是不富裕的,特别是有些劳力少,子女多的家庭,困难还是较大的,他们需要子女在家里做些辅助劳动,动员他们上全日制小学确实有些困难。因此,我们便想开设一个早晚班,来适应贫下中农子女上学的需要。鉴于早晚班从来未曾办过,不知家长的看法如何,我们便邀请了一些有子女的贫下中农到学校里来开座谈会。会上,我们把想法告诉了大家,征求大家的意见。到会的人见开的是讨论他们的子女学习问题的会,情绪都很高。何富桃的母亲说:“象我家,娘儿四个人,如果让孩子都上全天学,那怎么能行呢?校里要是能办早晚班,让孩子早晚识识字,写写人名字,会记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三年,我从双沟农中毕业。第二年冬天,村里要办耕读小学,领导上和群众叫我担任教师。当时我想:帮助贫下中农子女掌握文化,这是一件重要的革命工作,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一听说要办耕读小学,村里的贫下中农都很高兴。都说:“毛主席真好,把学校办到家门口来了!”可是也有人不肯让孩子上学。贫农社员张万龙,说他孩子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71-F0002
以“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名师,办出英才”为目标的营口实验学校,坐落于营口市东扩南移的主城区——营东新城,是老边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集初中、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由一所乡镇初中和五所村办小学合并而成,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地处偏僻山村,交通不便,学生分布面广,离校远的达七八里路,但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坚持上学,无论农忙、寒冬腊月,风雨无阻,出勤率高达98%以上。但是过去却远不是这个样子。一九五六年以前,这里只有两个复式班,60多个学生。孩子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上学,常三三两两结伴到野外去玩,甚至一个屋场的孩子串通集体逃学,缺课的常常是30—40%。到了寒冬腊月,风塞雨冷,能坚持上学的就黄瓜打锣只剩半截了。从学生不愿上学,逃学缺课,到学生热爱学校、认真读书、消灭流生旷课现象,这条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作法:一九五六年,我们增设了高小班,学校规模扩大了,教师也作了调整,但学生的到校率仍然很低,这种情况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注意,召开了专门会议,分析情况,走访调查,根竟原因,结果,我们发现,导致缺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学校办得不够好,教学质量低,群众不满意,不愿送子女上学,或者迁就小孩,不督促子女上学。他们不信任学校,不信任教师,说:“莫要误人子弟”。有时家长干脆要求子女转学。其次,是学校教学制度的建立没有考虑农村生产忙碌、季节性强、农家子弟家务事多的特点,近乎城镇学校,学生读书和生产劳动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其他如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2004年,天津市实施"千百万"项目为流动人口办实事、送温暖,为解决部分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涌现出以华安街小学为代表的一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自此,天津市流动人口子女都可以进入公办学校上学,享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如今农民工子弟小学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9.
如今,如果你到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农村走一走,就会发现,不少村庄小学的牌子不见了。过去的小学校舍,有的改办成了幼儿园,有的办成了农民业余技术学校,有的成了教师宿舍。 这些小学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小学变“大”了,农民的子女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坐着汽车到多种功能室装备齐全、有鲜花绿地的“大”学校里去读书了。   农村小学面貌这历史性的巨变,得益于教育工作的决策者们“优先发展”的战略眼光,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群众尊师重教的心血和汗水。   算了一本细账 东营是座年轻的城市,地方农村…  相似文献   

10.
省政府为解决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中藏族同胞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特意将果洛、玉树94名小学毕业生安排到乐都七中就读。这些孩子水平参差不齐,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先进行一年的预科培训,全面复习小学各门功课,然后再让他们升入初中。我有幸承担了  相似文献   

11.
樊英 《中国教师》2003,(5):14-16
湖北省监利县某镇前党委书记李昌平曾向朱鎔基总理这样痛陈农村的现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处于这种背景之中的农村教育又是一副什么样子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多数受访群众对本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满意,对子女的前途颇为忧虑。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有的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上学,很多地方甚至因此形成了“求学部落”,实在没有办法的才让孩子就近入学。一位群众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不让多生,都是一个孩子,让孩子上这样的小学,我们不放心......”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不仅已动摇了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而且必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寂寞的乡村     
湖北省监利县某镇前党委书记李昌平曾向朱鎔基总理这样痛陈农村的现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处于这种背景之中的农村教育又是一副什么样子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多数受访群众对本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满意,对子女的前途颇为忧虑。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有的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上学,很多地方甚至因此形成了“求学部落”,实在没有办法的才让孩子就近入学。一位群众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不让多生,都是一个孩子,让孩子上这样的小学,我们不放心......”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不仅已动摇了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而且必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监利县某镇前党委书记李昌平曾向朱鎔基总理这样痛陈农村的现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处于这种背景之中的农村教育又是一副什么样子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多数受访群众对本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满意,对子女的前途颇为忧虑。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有的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上学,很多地方甚至因此形成了“求学部落”,实在没有办法的才让孩子就近入学。一位群众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不让多生,都是一个孩子,让孩子上这样的小学,我们不放心......”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不仅已动摇了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而且必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小学呈现一种二元结构的办学状态,村庄搭平台,国家办教育.办学是政府的事情,又是村庄自治的公共事务,小学与村庄政治经济发生着复杂的互动:办学的直接决策者是村庄;学校可能会被村民用来表达自身利益;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家庭(观念、支付能力)作用于学校.完整的学校教育同时受到国家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的乡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监利县某镇前党委书记李昌平曾向朱鎔基总理这样痛陈农村的现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处于这种背景之中的农村教育又是一副什么样子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多数受访群众对本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满意,对子女的前途颇为忧虑。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有的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上学,很多地方甚至因此形成了“求学部落”,实在没有办法的才让孩子就近入学。一位群众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不让多生,都是一个孩子,让孩子上这样的小学,我们不放心......”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不仅已动摇了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而且必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柳青河 《云南教育》2014,(21):34-34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濉溪县公办韩村小学,为了解决带孩子的贫、下中农子女入学问题,上学期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后,办起了一个带孩子上学的耕读班,招收学生二十五人。这个耕读班办起来后,很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韩村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说:“领小孩上学的耕读  相似文献   

18.
承德围场县御道口牧场三分场三队,200户人家的村庄座落在茫茫草原上。前几年,学校布局调整,村子附近的学校撤消了,孩子们上学要到20余里外的总场去,加上经济条件困难,渐渐地,去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35岁的米永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何不在村里办一所小学,让这些孩子能重新背起书包?米永成高中毕业后曾在牧场学校代过课,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们买了3间小瓦房,动手制作了学生桌椅,用水泥在墙上抹了块黑板,“米永成小学”就这样诞生了。学校办起来了,米永成遭遇的苦楚却是难言的,学生每学期40元的学费…  相似文献   

19.
新学年尚未来临,许多家长便开始跑关系走门子,忙于为孩子报名上学,准备把自己的幼儿送往学校。据专家统计,最近几年孩子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撤进了一些农村小学。有些孩子要到较远的学校上学。由于离校远、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等原因,许多小学生成了寄宿生。这些孩子乍离开父母,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