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云 《大观周刊》2011,(46):32-32,33
本文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相关情况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培育和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推进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加快慈善立法的步伐;完善与慈善事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慈善事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慈善立法的缺失使得慈手事业止步不前,因此加快慈善立法引起了了公众的关注、因此制定《慈善法》作为部门法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报道类型。慈善报道影响着受众对于慈善事业的认知,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框架理论视角下,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年间慈善报道的考察,分析慈善报道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拓宽媒体慈善报道的思路,促进慈善报道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郑慧  黄璐 《大观周刊》2012,(44):24-26
天主教公益慈善事业是我国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天主教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体现。本文对天主教参与公益慈善的教义基础进行总结提炼,从当代中国天主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天主教公益慈善的基本领域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天主教进一步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空间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的中后期,直接冠以慈善名称的慈善组织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电视台诞生出慈善类型电视节目,如慈善晚会、慈善捐助活动、电视新闻报道、电视专题等,积极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宣传作用。电视慈善类节目在中国已有7个年头,电视慈善类节目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起到了非常好的反哺作用。但就目前电视慈善类节目的现状来说,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需要电视工作者思考。本文试图从电视慈善类节目最初发迹的动因和其特点分析,就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红 《青年记者》2016,(29):29-30
《慈善法》及相关政策文件对新闻媒体报道慈善事业的要求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新闻媒体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慈善事业的主要宣传阵地.做好慈善事业宣传工作,是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引导主流舆论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慈善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新闻媒体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 (一)新闻媒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江坪 《新闻实践》2008,(1):38-3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传播慈善文化,其中建立和健全慈善网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彭兴洪 《大观周刊》2012,(52):43-44
当前,我国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功能过于强大,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的角色定位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推动者、监管者。慈善的主体在民间,政府在慈善中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监管措施、努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才是政府应谊做的。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慈善是高尚的德行,慈善事业是"阳光工程",培育和弘扬无私奉献的慈善精神,大张旗鼓地倡导爱心奉献精神,是慈善宣传的核心。陕西延安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宣传,在这方面,《延安日报》功不可没。近年来,《延安日报》在慈善宣传上下大力气、下大工夫,精于策划,善于创新,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为慈善事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建立机制,精于策划延安市慈善协会是2002年8月成立的,当时,《延安日报》就与之建立了慈  相似文献   

10.
透明本身就是慈善专业性重要标志,其根源是解决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问题,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看,通过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治理信息的披露来提升慈善的专业能力是慈善事业良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提高社会咨询意识促进我国咨询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咨询意识是咨询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咨询业发展中的社会咨询意识问题,即社会咨询意识与咨询业发展的关系,我国的社会咨询意识现状,我国社会咨询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咨询意识.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2.
尹鑫 《档案学研究》2022,36(6):32-39
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经历了艰辛而光荣的发展历程,具有良好的建设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建设成果。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不仅是构建学术体系的坚实基础,也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突出档案学学科在密切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真实记录与持续传承中国历史文明、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直面中国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出现的新老问题,补齐档案学学科短板,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完善档案学学科建设,面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趋势拓展档案学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队伍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队伍现状的调查,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及社会环境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影响。认为应建立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管理制度,包括:1)准入标准;2)考评与监督体系;3)继续教育体系;4)问责机制;5)职业素质与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珊珊 《大观周刊》2012,(44):214-2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谈谈几个问题: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informal essay explores the changes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museums may encounter as their purpose, foundation, and patronage evolve from this histroical era to the next. The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scientific, social, and economic—that brought forth the great museums of the world no longer exist. In their place is a new public context that shifts attention from museums whose business is objects to organizations whose business is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nomic‐survival mechanism of museums is shifting from grand philanthropy to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market‐sensitive commercial endeavors.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next generations of visitors and cultiv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unders will not be simple. Massive changes in the social fabric of the nation will soon demand new kinds of institutions that play new roles in society. Museums that meet this challenge will not simply be competing with other sectors of society for public attention and funds. Future success will require the fundamental reinvention of museums so that their purpose is obvious and their mission is clearly aligned with the needs of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6.
洪跃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4):38-39,43
精确管理思想以中国人的思维视角,深刻分析了现代组织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并充分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人的目的性"。精确管理思想合理利用了人的这种心理来促进组织管理的正规化和模型化。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关问题和现象。通过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案例,论述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精确管理,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有“实体”和“关系”两种思维方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制度规范、价值取向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就文化谈文化的“实体追问”回避了乡村文化建设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结构性矛盾问题,极易导致不切实际的“空洞构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专题以具体实践过程为主线,将研究对象置于某种历史或现实交汇的“关系场域”中加以分析,反映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可视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从“实体追问”到“关系思维”转向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张书美 《图书馆》2007,24(1):122-124,127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相似文献   

19.
刘蒙之 《出版科学》2016,24(4):88-92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与社交产品开始衍生出媒体属性,微信公众号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许多传统出版社已开设大量微信公众号。本文基于清博指数数据分析研究传统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Top50的排名、原创文章比例、原创公号比例等运营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创作、团队运营、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提出些许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宏观模式取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现有宏观模式有三种:国家中央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和高校图书馆自主建设模式。它们存在着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紧缺、各自为政、标准规范不统一、协调不力、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重大轻小等问题。未来的宏观模式取向应是:发展战略上国家统一规划,总体协调,倡导合作;资金投入以国家拨款为主并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工程实施上统筹安排,鼓励竞争,充分照顾中西部与中小图书馆;运营管理和服务以公益性为主,适当兼顾合作企业利益。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