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土家族摆手舞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特征集群体性、艺术性、娱乐性、审美性、传承性、教育性等为一体,作为土家族最具民间艺术魅力的代表,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集音乐审美、体育娱乐、歌舞乐剧于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目前黔东土家族摆手舞出现的传承危机入手,探究对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本文结合舞蹈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动律特点、艺术特色及民族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指出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栖居环境的文化印记、民族历史的身体语言书写,是其社会组织结构形态艺术表达与民族信仰的舞台展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独有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摆手舞"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历史渊源,梳理出土家族摆手舞的类型方式,并将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功能进行定位,为繁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古代巴人体育与现代土家族传统体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三峡库区古代巴人体育舞蹈"巴渝舞"与现代土家族体育舞蹈"摆手舞"的特点、表现形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土家族的"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是"巴渝舞"的遗存之一.  相似文献   

5.
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摆手活动是其最严肃庄重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关于摆手舞的起源,学术界目前有很多说法,对其归纳总结,认为它们各有千秋,但又都不完整和全面。从民间舞蹈的定义和功能出发,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本沿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倡导思想,根据有关资料和本人多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体育教育和社会活动的经验,对土家族摆手舞在21世纪全民健身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摘 要:运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安全为研究视角,阐释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内涵,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剖析了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流变,以及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发展现状,进而厘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发展的安全威胁,即社会变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整理、改造的失范,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真的丢失、大众参与的退让和形式与内容的自身萎缩,并提出了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多元化服务运作体系;着力于科学地创新与转化;走群众路线,促进大众参与的回归等安全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视角,采用人类学研究,对有着土家族摆手舞之乡的河湾山寨进行田野调查,深入研究村寨变迁对摆手舞的运动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湾山寨的个体性变迁与整个社会的时代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摆手舞的价值功能、认知程度与运动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在民族村寨的发展变迁中,以政府性为主导的政策性保护措施和注重传统体育原生文化留存等是在村寨发生变迁时对摆手舞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运用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巴人后裔———三峡库区土家人“舍巴日”的含义、内容、性质、表现形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土家人天性劲勇、勤劳、善战、喜舞;“舍巴日”具有祭祀性、集体性舞蹈特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其内容完整地反映了古代巴人征战、凯旋、祭祖等全部过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三峡库区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10.
“过赶年”是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兵烈壮士,而举行的一系列敬祭活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贵州黔东土家族花灯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花灯的音乐、舞蹈、、语言、表演、民俗等都较好地保存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2005年思南土家族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民间文艺从祭祀仪式到歌舞表演的文化变迁,这对我们研究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1999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苗族是我国的两个少数民族.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1985年、1991年和1999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12项指标的测试,分析这两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实行民族优生、优育、优教,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西部开发,为湘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储备.研究结果表明:1)1985-1999年14年间,湘西土、苗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仍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发育过程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2)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出现下降,继续向细长型发展.3)在机能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标(除撒拉族男生肺活量外)平均增长值均为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4)身体素质总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实地调研与史料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有文字记载以来,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祭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面具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舞的关系,以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坛音乐的关系。探讨在盛行傩文化的贵州土家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以期寻求保护和宏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的建筑,尤其是吊脚楼的建造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文化模式。其构造上的技巧,造型上的实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土家族政治、文化、艺术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土家族民居雕饰不仅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型制、内容、特征上就土家族建筑的雕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留存的土家文化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土家族建筑传统雕刻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包括理念变量、组织变量和物态变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和“文化空间”依存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和关联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及其“文化空间”的存续和存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护“文化空间”。建构保护中:(1)理念变量是核心,在保持传统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性丰富和发展。(2)组织变量处于中间层面,要建构和回归族民的主流地位和主流群体;保持族内传承的民族性、传统性,保护传承人;保护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和活动场所的传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科学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当地自然农耕经济水平,保持农耕生产方式。(3)物态变量处于外显层面,要求保护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原始性、原生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性、传统性建筑风貌及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16.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17.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施的"改土归流"政策给当地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改变,并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其婚姻形式受到汉族影响而改变,"哭嫁歌"由此增加新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此文对比了"改土归流"前后土家族婚俗的不同情况,并重点以"骂媒人"、"哭上轿"、"哭要嫁妆"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因素,试图了解"改土归流"如何对土家族哭嫁婚俗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家族刺绣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刺绣产业发展、土家族刺绣图案和土家族刺绣技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土家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的发展状况和其开发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在民间、学校等各方面已有所发展;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系列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作后盾,加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展和其自身吸引力,充分证明鄂西地区土家族民族体育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并就该地民族体育开发提出了如下对策:社会各部门加强合作,促进和谐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土家族民族体育新品牌等。  相似文献   

20.
抛球是中国古代最具艺术特质、最富文化意蕴的球鞠活动。在抛球活动艺术化演进过程中,抛球和诗、词、曲、音乐、舞蹈、酒令、风俗、戏剧等交汇融合,呈现为多种艺术表现形态。唐代抛球活动达到繁盛,抛球表演歌舞和酒令歌舞逐渐定型。宋代抛球歌舞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抛球比赛歌舞、宫廷娱乐歌舞等形式。元代"抛球择婿"得到戏剧化表现,元杂剧融抛球诗、曲、乐、舞,形成一种综合表演艺术。明清后,抛球艺术活动在南方诸地的民俗中得到承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