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限概念是高等教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时常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关于极限的“ε—N”语言及“ε—3”语言的定义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目前大多数教材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根据取极限过程的不同特点,给出不同形式的定义.这种做法占用时间过多,且显得过于繁琐.尤其是对那些成人的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些尝试;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于极限的概念有一直观形象的理解,然的再给极限下一个统一形象的定义,最后根据各种具体情况下的严格数学定义.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领会“极限”这一概念的实质,而不至于被各种具体的情形搞晕.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极限的直观定义之后,对各种变化过程中极限的严格定义就“呼之即出”了,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1.举例渗透极限思想极限是对某一指定变化过程中的变量y数值变化“趋势”的“数量化”描述,若用t表示所考虑变化过程的一个“时刻”,则变量y是时刻t的函数:y=y(t)例1:a_n=n/(n+1)这时所考虑的变化过程只有一种情形,即n=1,2,3,…一直下去越来越大,我们来看变量a_n在n越来越大时的变化趋势,这里n相当于我们上面所说的“时刻t”,a_n相当于y(t).由于“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反义共存”现象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义的现象.如《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里“乱”与“治”相对.但是“乱”又可作“治”解.《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唐孔颖达疏:“《释诂》云:乱,治也.治理之臣有十人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乱”字既当“混乱”讲,又当“治理”讲,表示相反的意义.这种正反两义共存于一词的语言现象就是“反义共存”.训诂学家称这种语言现象为“反训”.自从晋代的郭璞提出“反训”以后,历代的注释家、训诂学家有的沿用它、赞成它,也有人反对它.笔者认为“反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词义经过发展演变,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兼有相反或相对的意义.在客观现实中,相反的现象和两个对立的事物常常相关,这种对立统一也必然反映在语言现象里.事实上在古汉语书面语中,这种“反义共存”于一词的语言现象较为常见,因此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词义是大有稗益的.本文不准备对“反训”这一训诂学术语的是非再作评论,只是试图通过词例引申分析证明这一语言现象的客观存在,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因,即主要从词义引申角度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现举例如下:受有授予的意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英汉大相径庭的语言特征。由于英汉语言这种差异悬殊特征,英汉翻译课教学面临“知识”、“理解”和“表达”三大障碍。文章探究了这三大障碍的成因及有效排除其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可能有人会问: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汉语普通话会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影响呢?问得好.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特征,比如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不同的习惯法,不同的词类优势,不同的文风等等.因为他们均属语言的范畴,所以相互之间就会有影响.英美人说所有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具备说英语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其它国家的人则不具备.这个“得天独厚”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中国人的舌头有某种特异功能?不是.它指的就是汉语普通话里有许多和英语语音音素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的音.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5.
汉语辞格的文化意识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珊·朗格看来,文学语言乃是一种有意味的情感符号,它具有独自的结构系统及其功能.众所周知,修辞学在研究文学语言表达方式上是以“辞格”为主要内容的,辞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以往研究文学语言的主要形式,这种研究总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格”意味着一种“模式”.但事实上“模式”无法穷尽一切.对于众多的首创性和传统底蕴深厚的文学语言.辞格只能把握其一个层面,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形成语象,“象”是审美的;另一方面这种流动的语词也是审美范畴的.修辞学一方面要借助于修辞学研究方法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又要突破这种以“范式”为主的文学语言研究方式,深入到文学语言本体上,以综合的方式来观照文学语言的特征.在承认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前提下,作为话语模式的辞格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流露出特有的文化特征.这在一些常见的辞格中可见到.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教学研究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变量因素包括动机、语言学能、语言学习环境、学习风格及策略等。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探究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学习特征(或变量因素)。结果显示,在诸多的变量中涉及语言能力及语言学能、课堂语言环境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学生课堂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及学习风格过于单一、陈旧等问题依然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从语言形态上来说,分属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汉语属“词根语”、“孤立语”,这种语言的词本身不能显示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它们的形式也不受其它词的约束,在语法手段上讲究语序和虚词.而英语属“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语法手段是词的内部屈折,一个构成形态可以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无形态语”是汉语与英语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因素上对我们接受、使用英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一、汉语词的多功能性使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忽视它们的词类.汉语的某一词类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动词“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友谊”(Дpyжбa)是一个普遍性的文化概念.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俄语中的观念词“友谊”(Дpyжбa),旨在研究该观念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民族文化特征,研究其在俄语谚语、俗语中的文化体现,揭示俄罗斯民族对友谊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读”属接收型技能,“说、写”属输出型技能,即人们通过听和读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大脑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与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语言交际的全过程.在“说、写”这两种输出型技能中,“写”比“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材料,而“说”的特点是它的即时性.因此,对学外语的人来说.“说”是一种比较难掌握和提高的语言技能. 想要掌握并提高英语口语技能,就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欧阳军 《阅读》2023,(38):16-18
<正>动物也有语言,虽然不像人类语言那么丰富,但也可以表达它们的思想和感情。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语言”。那么,动物怎样通过这些“语言”来“听”和“看”呢?不看也知道信鸽被带到千里之外,放开它后,它能准确地返回家园,是靠地球磁场作为自己飞行的定向标认路的。南迁北徙的大雁,是凭借太阳和星座作为飞行的定向标的。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常用的语言策略。以 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对委婉语的语用特征进行探析,阐述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循,并解析二者在委婉语中的互补与关联。  相似文献   

12.
“纯粹的语言”也即单数语言只是上帝的家,而复数语言才是人类的家.翻译的努力正是对复数语言的超越,是人类重新构建巴别塔的尝试.因此,翻译虽然在哲学的角度上不可能超越,但可以通过翻译来无限接近人类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接近对宇宙奥秘的发掘和人类自身力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不同语言和语境的翻译过程中,原著作者的思想得到深化和进一步挖掘,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展现了译者对原文的再次创造.如果说不同语言在人类之间划了一条鸿沟的话,那么翻译恰恰是对这条鸿沟的消解和超越,在超越的过程中人类的不同文化和思想具有了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以“变量”,特别是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函数”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实数理论为基础,运用极限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并以极限、微分、积分等基础概念,结合各种力学问题、几何问题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话,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不同,要求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语言效果当然也就不同.人们说话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表达方式,一种是特殊的表达方式.一般的表达方式产生一般的效果,特殊的表达方式产生特殊的效果.我这里说的特殊的表达方式就是讲语法的人常提到的“强调”.为什么要强调呢?为了选用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听话的人最大限度地理解说话的人的意思.怎样强调呢?强调的方式很多,有的用语音停顿表示强调.例如:  相似文献   

15.
摘要:针对体育概念定义的语言工具问题,“人工语言”派与“自然语言”派形成了体育的“语言之争”。从语言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语言的存在之维与语言意义之维的区分出发,“语言之争”的双方都偏重了语言意义之维,而忽视了语言的存在之维。谱系学的方法则能规避“语言之争”中两方理论视域所带来的盲点,使哲学概念融于历史考据之中,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三个时代竞技活动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体育“语言场域”,审视其中“竞技”与“语言”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谱系学的考察,“竞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受制于“美德”因素在体育“语言场域”中的“在场”与“缺席”,及“美德”因素与“竞技”、“语言”的亲疏关系。由此形成了体育的“语言场域”中语言由存在之维向意义之维让渡的过程,最终呈现为当代体育的“语言之争”。由此发现,语言问题是展开体育学中展开谱系学考察的先导,谱系学为体育哲学与体育史研究的融合形成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语言风格是由言语作品表现出来的作家运用语言成熟了的标志。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后,必然具有如下特征,即: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特征,有多少个“家”,就有多少种风格,其异如面;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写作题材的选择以及作家对语言技巧不断探求、升华,一位语言大师又会兼有几副笔墨,从而形成风格的“别体”,这恰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了的标志,我们更应珍爱和鼓励,使之阔步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一天,小书虫遇到了无精打采、神情蔫蔫的说明性文章。它向小书虫诉苦:“小朋友们都不喜欢我!说我的语言比较枯燥,内容没有太多趣味。”小书虫笑道:“你呀,不就是通过解说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类别,使人获得知识和信息嘛。别急,我教他们几个招数,保证小朋友都会喜欢你了!”一、抓住语言的形象性,还原情景在学说明性文章时,小朋友们抓住形象性的语言,利用各种学习手段,还原课文情景,就能增强趣味性。1.画一画。比如《恐龙》(苏教版)中谈到雷龙、梁龙、剑龙等,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拿起笔来画一画。不同的想象,画的也就各有一番情趣。2.读一读…  相似文献   

18.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读”属接收型技能,“说、写”属输出型技能,即人们通过听和读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大脑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语言交际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听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懂得对方说话的内容,而说则是在听的基础上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因此,作为语言思想交流的手段,听说技能在英语语言交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在同一语言系统中,语义、语法功能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存在的,这是语言系统性的表现之一,也是人们研究语言所遵循的一条公理。我们通常所说的同义词,实际上指的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一组词,严格地说,都不能叫“同义词”,而只能叫“近义词”。近代瑞士语言学大师德·索绪尔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把语言系统比做一盘棋,“下棋的状态与语言的状态相当。棋子的各自价值是由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决定的,同样,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布龙菲尔德也有类似的说法。转换生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每个不同的词序列(假如是合格的)就是一个不同的句子。按照这个定义,不但The dog hit tbe man和The man hit the dog是不同的句子,I had an idea On my way home和on my way home I had an idea也是不同的句子。”(注意;后一例对本文很重要)。这实际上是把语言系统各个要素的对立,从词扩充到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