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作品,是我国近代体育理论发展过程中以科学的观点认真地系统地论述体育的一篇不朽的体育理论著作,也是我国近代史体育史上的一份珍贵文献。本文就《体育之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述评,并对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以及它对现实体育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体育”一词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我国的由来,是体育史研究工作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新体育》80年第9期发表的《“体育”一词在我国的由来》一文(以下简称《由来》),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体育”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近代体育传入我国后,起初也没有用这个词,而是使用“体操”一词。后来,“体操”、“体育”长期并用,直到1922年北  相似文献   

3.
麦克乐的民主主义体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乐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身心合一论、学生本位论、适应需求论等民主主义体育思想及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学习和研究麦克乐的体育思想和主张,对于今天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实践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谈谈“中国体操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近代创办较早、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所体育专门学校。它的创办,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研究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及办学情况,不仅是研究我国近代体育发展史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借鉴历史经验,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专业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红色体育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红色体育的发展还缺乏文化自觉,主要表现为:内涵不清、外延不准,研究方法单一,方向迷失、价值异化。按照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和黑格尔形式逻辑法,明晰了红色体育的上位概念、阐明了红色体育文化之“道”与现代化之“器”二者的关系,得出红色体育内涵,即广义上泛指国际红色文化圈内的一切无产阶级体育文化;狭义上是指中国近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下,以西式体育本土化和传统养生体育为手段的体育实践活动。红色体育的外延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红色体育的价值在于“道”“器”两方面,前者即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体育方向,后者即为科学借鉴西方体育器物及改造传统器物  相似文献   

7.
前言十年来,在党的正确而英明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体育方面同样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跃进局面,整个体育事业都得到了从未见有的飞速发展。但就整个形势来看,这些成绩还远未达到我们的理想。为了更怏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之迅速地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以及为了更好地普及体育,使之更好地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这就要求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迅速地跟上去,去指导和促进体育事业的更大跃进。  相似文献   

8.
1958年,全国“大跃进”运动的开始,江苏的各项事业也开始了“大跃进”。采用第一手的档案资料,总结了江苏农村体育“大跃进”呈现出组织领导上大跃进;政治思想工作形式上的大跃进:技术指导上的大跃进;思想上的大跃进等特点。分析了江苏农村体育“大跃进”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现代体育,必须先了解它所代言的文化。通过CiteSpace分析我国学者对美国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文著的引用,发现关注热点在于“竞技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偏离行为”、“越轨行为”、“身体暴力”、“足球运动”、“运动员”和“全球化”等方面。笔者通过通读专研美国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所著的12个版本的《体育社会学》教材以及同科克利教授的交流,围绕我国学者所关心的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热点议题,分析科克利对美国文化背景下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批判,以期提供现代体育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王国维是集教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皆有丰硕成果的国学大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体、德、智、美”四育并举的教育家。关于王国维体育教育观的前期直接研究资料很少,其间接相关的观点与论述散见于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中。这些观点与论述不乏对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仍具重要借鉴价值的真知灼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王国维的体育教育观进行了独立系统地整理与研究,结果认为:王国维体育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提倡四育并举的教育”、“重视儿童体育教育”、“提出人体运动的解剖学与生理学依据”、“主张身体、德道、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对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初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并反思与改进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在讨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中唯一需要集中力量办理的大事。进而提出以下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的含义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同时革除“举体育系统之力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历史模式,创建并实施“举体育财政之力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将“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作为基点,从农村体育研究领域小城镇体育与村落体育之争到两种研究流派的形成谈起,考虑农村体育事业的全局发展,在分析小城镇、小城镇体育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的观点.分析认为:城乡一体化、城乡体育一体化是其理论基础;“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是其政策依据;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现途径四方面,提出“十二五”小城镇体育模式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路;最后对小城镇体育产业、体育人口、体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研究范畴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设计“体育计算尺”十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导领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体育事业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跃进局面。因此竞赛活动日益广泛深入广大群众,大中小型的各种运动会不仅在城市经常举行,在机关、学校、工厂、矿山以及农村人民公社也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运动会,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研究中归纳演绎的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梳理了“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和适用条件,得出我国休闲体育发育早,发展慢的特点,适合使用“后发优势”理论进行规划设计,可以运用在我国休闲体育研究之中,并根据理论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论: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利用的高效,政策“松绑”获得的发展空间,技术模仿的低成本,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产业转移,以及全球化视野下“公共产品”溢出带来的便利。同时,“后发优势”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后发优势”的不断变化要求更加准确及时的自我定位。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现阶段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研究认为休闲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大技术模仿力度,增强管理创新速度。注重发挥我国特色休闲体育。重视专门性、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综上所述,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其“后发地位”能够成为“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代音乐中的体育话语清晰呈现了从新身体至新国民进而新国家的逻辑思路,与之揭示音乐中体育话语所蕴含的力度。在现今国家提倡先进文化引领和鼓励文化创新的背景下,论证音乐中身体话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阐释音乐与体育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延续,既有助于增强其国家层面的说服力,更有助于处理音乐在体育和人生层面的现实处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以近代身体话语为主线,重点考察音乐实践中体育话语的生成逻辑。研究认为:近代音乐实践中,创造新身体是体育话语生成的逻辑起点;塑造新国民则成为体育话语生成的应然逻辑;而构建新国家是体育话语生成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驳斥了当前体育法学界有关体育法产生的主流观点,即“体育法近代产生说”,指出该说存在的依据是“古代体育法令粗鄙说”.但是对古代罗马法原始文献的发掘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体育法并不等同于体育法典,体育法在古代社会就已客观存在,公元前一世纪之前是其萌芽时期,之后便随着罗马法的成熟而步入成熟.“体育法近代产生说”并不成立,“古代体育法令粗鄙说”也最多只能用于描述萌芽阶段的体育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社会历史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开发并有效的监控竞技体育市场;提高运动训练科技含量;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调整奥运项目布局等是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