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丹 《海外英语》2011,(9):349-350
根据顺应论,语言使用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的选择过程则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该文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论述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使用,着重分析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使用是出于对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2.
蔡乐平 《亚太教育》2019,(11):100-100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顺应作者的心理世界、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除诙谐幽默外,其流行还有深层次的原因。Verschueren提出语言顺应论。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语言做出选择,其中顺应性为核心。顺应包括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世界、交际世界和心理世界。本文主要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流行语对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世界的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使用过程即选择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在语言结构与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受顺应论启发,公示语汉英翻译也是一个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制约语言选择的语言因素,还要考虑到语境因素,考虑语境因素中的心理世界则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审美标准、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翻译出来的公示语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广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为达到广告目的——说服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在创作化妆品广告语时广告主必须顺应消费者的交际语境,即顺应消费者的心理世界与社交世界。  相似文献   

7.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他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人们顺应的意识程度不同而影响着语境和语言结构间关系的变化.本文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对重复展开研究,讨论了重复结构的类型及其语境顺应性.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使用重复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重复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菜单的汉英翻译可以被视为一个选择过程,这一过程被它的三个属性所决定,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和其他语言使用类型一样,菜单翻译受制于语言及社会一文化习俗。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在目标语语言和社会文化范畴做出动态的顺应,以得到理想的菜单译文。  相似文献   

9.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对于广告尤其如此。本文主要从译语的语言体系、文化因素及消费者心理三个方面阐述了顺应策略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只有这样,广告翻译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红 《海外英语》2011,(1):180-181
从顺应论角度看,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境动态顺应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电影片名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在电影片名的汉译中,译文语言的重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官科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4-135
在外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会使用语用含糊这一语言策略,通过含糊的语言形式传达某种言外之力。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应当顺应语境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为理解语用含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外交活动中的各种语用含糊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体现了使用者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山西省著名商标的翻译现状可以归结为三种翻译方法:汉语拼音翻译、英文单词翻译及字母缩写翻译.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征.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循顺应理论,使译文对产品标识及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语境作出顺应,从而引导消费,树立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考试周刊》2011,(2):116-117
本文以耶夫·维索尔论的顺应论为框架.从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基本概念,阐释情态动词的使用过程是交际者作出语言选择进行顺应的过程.而且在语言规则、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三方面的探讨.论证了英语情态动词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是不断作出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情态动词使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从顺应理论视角分析跨文化语用照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跨文化语用照应也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用照应的运用要顺应交际语境,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是综合考虑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动态地做出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人要顺应交际双方的交际语境进行语言选择,促使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照应理解其试图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交际者在某种程度意识下根据语境而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中译文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作者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出于作者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进行归类分析,发现霍氏译本中人名的翻译是译者顺应了人物身份、语境关系、受众文化心理、审美需求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译手段,以便顺应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取得令人满意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如果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程度较高,其顺应过程就是一种对话语作出调整和商议的自我监控过程。这一元语用意识同样反映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言行举止中流露出其高度的语言自我监控能力,反映了其较高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的称谓语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做出的动态顺应,阐述了翻译过程也是译者语言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