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语第九册《黄河象》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学生对句中“弯弯”、“缓缓”的本义,是理解的,可是,当我提出这句话如果不用“弯弯”、“缓缓”两个词,改成“一条小河向东南流去”是否可以时,学生回答只是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不能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2.
“谁有不同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教师这样问。“谁有补充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 ,教师这样问。“谁还想再说说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教师这样问。以上引用的三句教师用语 ,是一位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这虽然是简单的三句话 ,却针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评价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作用可大啦 !新上岗的老师看了这三句教学用语 ,难道会没有感触吗 ?你们刚走上工作岗位 ,很有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这里 ,借鉴前几届中师毕业…  相似文献   

3.
Hello,Luo Lifang     
Hello,Wang Qijian! Hello.Luo Lifang! 简单的两句英语对话,听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就是发生在我英语课上的一段小插曲。“Hello,Luo Lifang”,听到学生的这句回答,我不禁愣了一下。刚开学,他怎么会知道我的  相似文献   

4.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较出色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总是可以听到老师鼓动性的话语:"回答得真棒,掌声鼓励""你真棒,表扬他"……每每学生听到老师此语一出,立即心领神会,整齐地鼓三次掌,并且伸出大拇指转向被表扬的学生来一句:"你真棒",然后又正襟危座,这种现象在一节课上往往要反复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一、语言激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表扬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之类的话,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用赞赏的语言:"不错,有进步"!当学生回答问题或作业有新意时,我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你的  相似文献   

7.
用英语思考     
用英语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对你学习英语很重要。你一定要尝试着去做。这儿有一些方法能帮助你。和你自己用英语对话。用英语描述你周围的事物或者把你今天所做的事用英语讲给自己听。坚持听英语。当你听到某个词或短语的惯用法时,自己试着去使用。一定要坚持练习! 当有人用英语问你问题时,你应该尝试马上用英语回答。不要一开始就考虑该怎样用汉语回答那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昕 《大学生》2014,(21):70-70
像我这样学非通用外语(俗称"小语种")出身的人,被别人,尤其是被老外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其实最难。 我该怎么说呢?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高三那年大学来我们中学提前招生,我懵懵懂懂地去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被录取了,然后就到了北京,学了这门外语.  相似文献   

9.
曹老师秘籍我可以教你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边上放一本笔记本,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头没有什么好词、好句、好段值得你抄到笔记本上,你就应当让它去它应该去的地方。如果你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时地会发出惊叹:好书!好词!好句!好段!这么漂亮的一段风景描写,你很想抄到笔记本上来!这样一本书,你差不  相似文献   

10.
一次,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手中只有一把锤子,那么当遇到问题时只能使劲敲打,直到把问题搞得一团糟,不可收拾。”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也很有意思,便仿照句式写了一句:“如果我们的手中拿着一把钥匙,遇到问题时,那么我们自然会把问题看成是上锁的门,会小心地用钥匙开启。”没想到一次文字游戏使我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这句话后来成了我工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1.
<正>常常听到有学生这样抱怨:学数学有什么用?难道我上街去买个菜也要用函数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你或许哑然,或是有些"无理"地回答:因为高考要考.那么这显然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也许你的学生仍旧去学数学,但他还是兴趣不足,自然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数学.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数学系的新生报到处赫然地矗立着一块标牌:数学,让人变聪明的学科.到底怎样的数学可以让学生"变聪明"?而我们教给学生的数学究竟有没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如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在教授《白色方糖》一课时,当有学生提出问题:“(老人)‘不愿意去’就说明女儿很想他去,他能喝咖啡就说明能去美国.他为什么不去呢?”其他学生回答“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人生地不熟”时.朱老师追问道:“如果是你,你现在也能喝咖啡.不会英语.也不认识周围那么多的人,你会去吗?”学生若有所悟地答道:“他喝咖啡就是思恋美国的女儿。”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疑惑,我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为什么成绩却上不去?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外语学习的态度有问题,可以说,你对外语学习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就决定了你的外语学习在什么水平上。掌握一门语言,这个过程很漫长,而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情感,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有教师的协助。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相信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主动提出问题 ,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比学生太多的高明 .长期以来 ,我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虽然由此而多次在学生的问题面前“伤了自尊” ,但从中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1.0 0 =?如果有学生问你 :“0的 0次幂等于几 ?”你会怎么答 ?可能你会套用课本答曰 :“没有定义”或“没有意义” .但如果学生追问 :“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答呢 ?这样的事我就遇上了 .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 :“你…  相似文献   

16.
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的好奇心如同初生婴儿的吮吸一样是天性使然,然而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婴儿的吮吸,而忽视了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如果把吮吸看成是婴儿对生命的渴求,那么好奇心就是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所以,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经常有许多“为什么”时,你应该重视他的问题并且认真地、科学地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你也不懂的问题时,应和孩子一  相似文献   

17.
王英 《中学教学参考》2010,(16):127-128
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有惧怕心理,主要是觉得难学,就是很认真地去背去记的学生,100分制的试题能得到八九十分,也难以说出连贯的几句英语,听力也普遍薄弱。我感到要解决这种问题,还得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教”是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是指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多读、多讲、多操练,  相似文献   

18.
我来说两句回贴一:有些学生娇生惯养,个性比较强。他们行为放纵,满脸的玩世不恭,经常在课堂上给老师出难题,专门看老师的热闹。你软,他瞧不起你;你硬,他决不服输。如果双方僵持,那就会打一场"持久战",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刚刚接班上课时我也遇到了这样的学生。冷静下来分析他们的心理,其实他们原本很纯洁,很善良,只是长期以来被宠坏了。他们内心还是很渴望人间真情,如果你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会接受你,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小陈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一次语文课堂上别人在回答问题时,小陈冷不丁冒出一句:"真是爷们!"这一句话引起学生的哄堂大…  相似文献   

19.
<正>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歌德为什么要把歌德的上述这句格言作为本文的主题呢?这是因为看到不少老师煞费苦心地提出了不少问题,就是引不起学生跃跃欲试地回答.在不少教研会上,听到有的教师诉苦:天天叫启发式,我提了那么多问题,学生就是启而不发,或答得单调呆板,不机敏灵活.言下之意是埋怨学生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回答,却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提的问题是否高明、得  相似文献   

20.
朱兆华 《文教资料》2005,(3):128-12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方面做了了一些尝试,主要是着力于学生学习愿望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舆论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曾经给学生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其中一位好心人愿意一直把你带到那儿,你可能会非常感激他的帮助;而另一位只给你指了一个方向,让你费了好大的周折,你下一次再去那儿的时候,哪一位的帮助对你更有益?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指了方向的那一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呢?因为后者更多地凝聚了你的参与、你的体验、你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