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提出的需求。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人文教育,更不是没有人文精神。因此,把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表述为“过分偏重科学教育的阶段”更为妥贴。从总体上说,当前与其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如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2.
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教育不是“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 ,教育具有“产业”属性 ,但教育不是“产业”,应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笼统地提“教育是产业”不科学 ,极易使人产生误解 ,有害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4.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本性,关键在于增强“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实际,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结合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实际,进行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保证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6.
理解“教育融合”,可以从“教育”“融合”和“教育融合”三个向度着手。从“教育”而言,教育作为“有机整体”,教育作为以促进人的生成为根本旨趣的活动和教育作为一种限度性存在是审视“教育融合”的基本立足点;从“融合”而言,“融合”所内蕴的“不同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从“边界”到“边缘”的跨越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真实;从“教育融合”而言,处于关联中的两种教育的状态决定了“教育融合”的状态。“教育融合”是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基于两者的内在关联而在两者间的“边缘地带”形成的,以促进自身完善和教育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为要旨的历史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教育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直不能明确,限制了“教育原理”自身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分析“教育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所对应的地位入手.探讨了明确“教育原理”地位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问题确保其地位,为“教育原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代,受自然科学范式影响,“教育科学”的出现导致了“教育科学”与传统意义上“教育学”的分野,出现了教育学科内部的纷争及“教育科学”殖民“教育学”的危险.就差异来看,“教育科学”与“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语言表述方式、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若不加以区分,则可能导致四个方面的不良后果:研究对象差异导致研究边界的模糊与混乱,研究目的差异导致教育学科体系内部“本土概念”间的冲突,语言表述方式差异导致理论表述的混乱,研究范式差异导致研究范式的冲突.故此,文章认为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剖析我国关于应用性教育理论的多重话语不同现象及其症结入手,采用将自然科学发展与教育科学发展相比较的方法,论证我国教育科学目前尚处在相对于现代技术的“前现代”的发展阶段,就总体而言尚不具备主导我国教育实践的能力;指出在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静止地看待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将教育科学的“现在时”与“将来时”相混淆的现象;提出教育科学要由“现在时”转变到“将来时”,必须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近现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下,包括教育科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科学化的旗帜下开始向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全面转向,尽管其间步履艰难.但还是执着前进。受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所谓“好”的教育研究就是“科学的”的教育研究,而所谓“科学的”的教育研究则无外乎是一个以实验室情景中的“实验”为主导的研究进程,否则就一概斥之为“经验之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省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省教育厅刚刚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通知》,就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标志着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我省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省“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就我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编制及“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马潇潇)“2012年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以“国际中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大众科学与科学教师教育”为主题,来自海内外的科学教育研究者,交流了科学教育及研究的经验,研讨了中国基础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发展、挑战及策略等问题。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与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五种意义上使用着”教育“这个概念,对”教学“也有三种误解;但是从我们对”教育“和”教学“的”科学“定义来看,作为一种活动的“教育”,在内涵上和外延上与“教学”是相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2003,(8):1-1
大家知道,我们搞经济建设,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其实教育也是一样。政策支持与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外在推动力,教育科研则是发展教育的内在推动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对教育而言,教育科研就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一个走向世俗的日常概念。在这样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语境下.很多研究其实并无“科学”可言。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求真态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哲学研究的关系等“科学”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是一种“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很多不同“文学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性把握,是指向一种“心态”的涵育,是以“情商”为主体的素质的提升,“文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化”教育,它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也是“精神素质”不断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对“文学教育”特殊性的强调,有助于“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素质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与“祛魅”携手并进。当人们把教育学冠以科学之名时,教育科学必然地要以“祛魅”为前提和结果。如果说教育科学以“祛除教育之魅”为追求而体现了人类的正当理想,则“祛魅”作为研究的前提则导致了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身份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