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从词汇、语法、结构3个层面探讨了英形与汉意的差异,并从不同视角对语法层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本论文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详细阐述了意合与形合的句法差异,并分析了造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形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意合与形合     
通过汉英语语法对比,论述汉英语在表现法上的差异: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就这一差异在汉英互译实践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形合和意合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的特征;但在各种语言中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而汉语则重意合,这种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及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质的差异.本文拟就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及其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汉译英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汉语长句和串句的英译更是难中之难。文章首先对汉英语言的"意合"与"形合"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界定了汉语的串句,并针对汉语串句的特点,提出了"分清主次,梳理关系,相对集中,化零为整"的英译方法,以期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语言上的映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汉语多用具体名词,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人称代词作主语,英语多用非人称词类作主语。汉语多用主动结构,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对比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  相似文献   

8.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古汉语诗歌英译中时增译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中文译本,阐述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信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形合与意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简要介绍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进程,旨在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一是对意合与形合进行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汉语意合重于形合的根源须加以深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英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笔者在翻译《兰亭集序》中运用的译法及其原因。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而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在对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中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出相似的节奏性。从英汉语言的句法特点来看,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形合法,通过对原文中的排比、对偶、对照句式的处理,在汉译英中添加介词,以及使用英语中其他常用的连接手段,做到语言转换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13.
邱建硕 《职大学报》2012,(2):21-25,7
墨家思想中的"权"是一种衡量,但这种衡量并非仅仅是轻重的衡量而已。它是我们在困难处境之中所做的利害衡量,这种利害衡量不仅具有认知的意义,而具有实践的意义。它表达了墨者希望透过最佳行动,将现实状态带到一个有利的、欲想的未来状态。这种衡量不仅是在采取行动之前的一个环节,也是行动中会持续进行的活动,如果行动者希望持续透过更佳的行动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著作《墨子》记述了他周游列国,宣传墨家思想和主张,人人要相爱相利,社会要避免战争.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即大家都象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不分贵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非攻",是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竞技运动中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的层面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内在同一性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竞技运动的内在精神与外显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剖析竞技运动各类"异化现象"的合理性及其产生根源,理清竞技运动的发展脉络,提纯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通过竞技运动中所特有的教化功能促进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慕情境"这一诗学主张是由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它不仅仅表现男女之间爱慕之情,也常常用来表现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用这一诗学观点来反观屈原,我们就会发现,在《离骚》中表现出的企慕情境就是诗人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7.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实验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坎宁安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处女作《达洛维夫人》进行戏仿,以心理意识为纽带,剖析了20世纪三位知识女性所遭遇的畸形心理情结与精神困惑,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普遍经历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上个世纪美国的社会现状,尤其是对战后一代年轻人的梦想破灭的揭示。本文通过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色彩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通过颜色在环境和人物刻画方面的使用,读者可以看出颜色的使用对揭示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主题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些颜色伴随着主人公的描写由始至终,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这些颜色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并深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人民情感表现的结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某些章句深涵历史、人生之思索与灵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传统文化之全幅凝聚与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德莱赛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巅峰作品,描述了美丽、善良的农村女孩嘉莉从社会最底层走上百老汇红舞星宝座的整个过程。本文拟从自然主义的产生出发,重点分析小说《嘉莉妹妹》中体现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试图能够客观、全面地把握自然主义的优势和缺陷,为正确评判人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代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