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政治主张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的外交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由于坚持了这些原则和主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内外战略的调整,中国外交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坚持并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政治主张,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击中了旧秩序的要害,体现…  相似文献   

2.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上,为了寻求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增进亚非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出来的一项外交准则。40多年来中国外交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求同存异”就像早些时候中国、缅甸和印度领导人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竞争共处、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冷战格局的最后解体,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求同存异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证明,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独立自主是我国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也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得来的宝贵经验,独立自主贯穿于我国建国初期的整个对外活动,包括该时期制定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一边倒”方针的灵魂,“一边倒”方针,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原则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当前必须引起重视、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求同存异”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 ,便是实践这条原则的生动体现。“一国”就是“求同”。“求同”要求大同 ;要有原则 ;要有诚意。“两制”便是“存异”。“存异”需要大度 ;需要包容 ;需要等待。“一国两制”构想在处理港、澳回归问题上的成功实践 ,以及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强大生命力 ,可以说是实践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的创新与典范 ,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贯穿于冷战结束前美国外交的始终,距今已有100多年,已成为国际社会基本接受的原则。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出现了“新门户开放主义”。现重点就“门户开放政策”与“新门户开放主义”各自的特点、异同及内在的联系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交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要归功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与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战略调整有关。新中国外交坚持外交宗旨和原则的“不变”,是为了确保我国外交不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变”则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主席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和谐周边”的重要思想,构成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指导原则。中国与东盟关系作为中国和谐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双边关系获得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一系列外交场合和重要论述中,江泽民同志把事物的丰富多彩引喻到国际政治领域,提出了“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思想观点。本文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析:(1)它对当代国际关系现实的准确把握;(2)以尊重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为基础,构建国际新秩序;(3)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外交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英汉翻译对语言文化障碍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的差异是英汉翻译中的障碍,超越这种障碍是英汉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译者应尽力寻找语言文化的“同构点”,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牢牢把握原文精神的主干,使译文最大可能地对应传达出原文的蕴意。  相似文献   

10.
就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争取世界友好、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四个方面看,周思来的“求同存异”思想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有很多一致性。可以说,“一国两制”构想既是对“求同存异”思想科学、合理的继承,又根据时代特征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