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相似文献   

3.
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是中小学推进美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涵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精神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内容上要包括文化艺术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社会美、科学技术美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效能,需要搭建一体化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框架,开发相互衔接的中小学美育教材,挖掘潜在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美育是激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美育教学在农村普遍存在学校对美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乡村美育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美育课程开发不足、乡村学生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由此导致乡村学校美育总体发展滞后,美育教育质量不高。基于以上问题,通过深化顶层设计,重视美育教学价值;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美育师资队伍;深挖课程资源,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契合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内生动力,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促进乡村学校美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星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23,(40):32-36
学校课程美育立足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和精神,探寻课程内在的审美联系并使其有机联结,进而产生课程的美育协同效应,形成学校课程稳定而有序的美育结构。学校课程美育是对美育课程的补充与深化,力图在课程实施中使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审美理解与认同,实现课程的美育目标。学校课程美育需要将美育作为课程实践的出发点,从理念、资源、机制与内容等关键要素入手,围绕学校、教学、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开展课程美育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6.
美育课程是在中小学美育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和优化的,负载着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多重价值期待。美育课程以实体的艺术课程和非实体有机渗透美的其他课程为载体,具有延续以美化人传统、推进五育有机融合、增创美育教学实效、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作用。然而,在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功利化、课程理解狭隘化、课程内容模糊化以及课程实施形式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在建立美育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理解美育课程,挖掘富有特色的美育元素,构建美育课程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主体间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合作机制乏力、审美教学联结点难寻、师资队伍管理模糊、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间的文化隔膜是参与的困境所在。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美育主题课程、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师资队伍以及树立并落实大美育观方面入手,构建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的路径,促进二者在共同育人道路上的协同与贯通,保证美育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构建学校的特色,探索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及与美育资源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以体育课程资源作为体育教学中关育的切入点,选择民族民间体育为突破口,以空竹作为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的亮点。本文试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这一课题做些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收效显著。证实了美育渗透原则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必须确立以美育人的指导思想,从美育价值取向上提升认知,通过学校文化显性和隐性的载体阐释美育的真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并从课程实施的举措把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改变学校美育的薄弱状况,推动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它的提出有美学学科、社会运动、理性认知等多方面的背景.生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生态审美人”,其具体目标包括观念、情感、态度、境界、责任、价值、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实施领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学校的生态美育形式主要有独立设课、渗透结合、户外课程教学、生态主题活动等;家庭生态美育的途径主要是提倡绿色生活和消费;社会生态美育可以采用媒介宣传、艺术熏陶、实践体验、典型示范、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地理教材和我们的周边地理环境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这是地理教学实施美育的优势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需要加强对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内涵的理解,需要充分开发地理美育的课程资源,还需要选择有效美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美育实践虽已开展多年,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美育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稳固。造成美育低效的原因既有对学校教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的功利性、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教育评价的定量化,也有人们对美育内涵理解的片面化、把美育活动孤立化和美育评价体系的缺失等。作者认为,学校美育要走出低效之谷,把美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是前提,根据美育自身的特点来实施是关键,提高全体教师的审美修养、建立美育评价体系是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将张大千艺术资源引入内江小学美育课程,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大千艺术资源库,应在秉承三级课程资源有效衔接、利用教师为开发主体和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下,通过校本研训、学社联合、活动展示、依托网络和课程建设等多条路径,使其转化为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促进内江地方美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美育体现全学科、全过程、全生活的课程实施思维,通过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实现美育对学校教育生活的重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美育是落实党和国家美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需要。立德树人需要美学观照,学科课程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艺术之美是人对自由的追求,这是课程美育得以建构的美学逻辑,也是课程美育实施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育与校园文化关系密切,但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较少被上升至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闽南一些高职院校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开展存在物质环境缺少闽南特色、美育类课程的比率偏少、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力度不够、学生艺术素质偏低等状况。实施具有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开发多种形式的美育资源、增加美育课程的开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
粟高燕 《教育探索》2002,(10):14-15
美育作为贯通理智与情感的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是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构建美育新理念,充分发挥美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美育进程已成为我们亟等探索与回答的问题。本从学校大美育观出发,对美育目标、课程、方法和创新和美育教师的创新作了思考,其中着重阐述了美育方法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土资源是农村教育的瑰宝,将乡土资源有效利用于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玩乐、思考、创新的乡土课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进一步丰富幼儿教育资源,推动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农村幼儿美育教育在内容上不断深耕乡土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对乡土资源了解欠深入、乡土资源运用意识不强、乡土资源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本文从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育课程中的运用现状出发,分析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内容设置、区域打造、活动研发等方面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可以助力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开发乡村美育教育新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课程美育聚焦课程中的审美元素,加强课堂、学科及家校间的美育联系并使其有机融合,使美育成为课程育人的内在支撑力量。围绕“课程融美、美课育人”的教育追求,课程美育重点思考如何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美育协同实施。课程美育是新时代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使审美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效生长点,以此推进综合育人方式的协调发展、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9.
吴建红 《教师》2019,(3):105-106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美好、善良的心灵,让幼儿既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又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幼儿园立足于本地丰富的客家文化教育资源,以审美教育为主线,致力于客家文化课程的开发,从创设互动的教育环境、开发多元的园本课程、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实和丰富了幼儿园美育课程资源和教育内容,有效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小学美育现状入手,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美育的内在规律,依据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探索美育综合育人功能,建构“一体两翼”的县域小学美育内容体系、“四位一体”的县域小学美育实施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建立“三轮驱动”的县域小学美育推进机制,开发“共建共享”的县域小学美育资源群,着力解决县域小学普遍存在的美育工作滞后、美育教育资源贫乏以及体系不健全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区域美育课程主体实施,课程美育融合渗透实施,实践美育拓展延伸实施,初步构建起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大美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