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历社会"的不可逾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历社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的出现取决于社会母系统、教育子系统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从根本上直接推动了学历社会的生成。同时,反观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合理的学历社会也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
异地高考现象的存在既是行为主体对客观现实需求的反映,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安排不合理之处无声的"反抗"。异地高考现象之所以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其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伴随异地高考现象出现了不可回避的投机、腐败等行为。异地高考现象的出现既有现实必然性,也有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诱导的偶然性。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为了避免异地高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应该构建异地高考制度,以更好地保障高考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考移民"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原理、供需理论和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高考移民"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时"高考移民"现象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高考移民"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它.  相似文献   

4.
看分填报高考志愿,容易出现志愿扎堆、断档或缺档,录取时产生"大小年"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笔者根据填报高考志愿经验总结,采用"平均分差均值"法对号人座选大学,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小年"现象。首先,还是解释一下高校录取的"大年"。这是指某校某年在某个省份的录取中,报考考生偏多,造成志愿扎堆,尤其是在高分考生偏多的情况下,导致该校的最低录取分与考生所在省的相应录取批次线(省控线)的分差(差值),比上一年的  相似文献   

5.
学历社会将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和评估人才的社会普遍评价标准,其形成与现代生产、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学历社会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过“正面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助推了社会人才选拔标准的制定,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学历社会并非尽善尽美,过分尊尚学历会导致“异化”现象的出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呼唤技能社会的到来。在技能社会建设中,国家重视通过建立相应机制和手段来促进和保障全民习得技能,其构建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共同发力。政府是技能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教育机构是技能习得服务的提供者,企业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基地,公民个人是技能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高考移民"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考移民"的出现 多年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考录取线一直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近年出现了一些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省份的高中毕业生,为了考取大学或者被更好的大学录取,瞄准了区域间分数线的差异,将自己的户口或者连带他们父母的户口,空挂到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市,高考前再到户口所在省市报考的现象,这就是倍受关注的"高考移民".  相似文献   

7.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STSE)有广泛联系,化学STSE内容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体现了《高考大纲》中"用化学视角观察、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要求.这类题往往依托新闻考查中学基础知识.本文根据新闻命制一组原创题,供同学们复习时  相似文献   

8.
艺术“高考热”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甚至在出现就业低谷后仍然高烧不退。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教育体制不健全,是部分初、高中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而一些大、专院校为追求高经济效益无视教育法规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盲目扩招而形成的。笔者用具体数据和事实来剖析这一现象以及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探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考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招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普遍的"舞弊、高考移民、应试教育"等几种严重的失范现象;高考失范现象的集合,导致现行高考弊端的丛生。其后果是它不仅促使规范的成本增加,也导致高考价值的极度损害。要有效遏止高考失范现象并控制其发生,必须从社会方面加强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变政策理念,遵从教育规律,调整教育结构,以促进教育价值回归,完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0.
高考供求均衡问题探析——"高考移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供求关系主要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权力和社会利益集团对高考供求均衡的扰动最大,后者导致高考市场的二元分割,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并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行为——"高考移民"。打破高考竞争市场的二元分割,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实现高考供求均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学历主义的本质就是过于突出教育的身份功能,把教育机构当作“生产”文凭身份的建制和场所。在此种情形下,教育出现了“麦当劳化”现象,其特征可归纳为:大批量生产文凭身份;生产流水线是高效、快速的;身份日趋标准化和程式化;教育越来越建制化,从而使学生陷入身份规训的藩篱。对此米歇尔·福柯的“规训社会”理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考的选拔标准也从"知识立意"逐渐转向了"能力立意",从强调"双基"到突出"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3+X"高考模式出现,正是这种转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客观存在的"过度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引发的我国"高考移民"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来进行"封堵",但"封堵"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本文对"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阐述此现象引发的消极影响,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为现行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评价性制度之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日渐凸显,主要体现在"努力高于天赋"的成才标准指向,"学历重于能力"的人才选拔取向和"结果大于过程"的社会价值导向。此三者构成了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树立"注重过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才观,改革当下"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对社会的种种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高考移民"现象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但我国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已经体系化、科学化。目前学术界主要从高考移民的概念界定、流向、影响、成因、对策建议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考移民"是指考生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利用各地高考分数线和录取率的差别而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式,到教育欠发达地区或教育发达地区应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史进 《教育》2011,(20):30
社会的用人机制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调整,不应再唯学历,而应创建多元化的人才遴选机制——"如果国内一年中有几次高考机会,我就不出国留学了。"大连籍一位被美国高校录取的考生杨睿说。像杨睿这样的弃考一族越来越多,有的是去海外留学,有的直接走  相似文献   

18.
高考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 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教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19.
产生"高考移民"现象的原因是高考的"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出现公平的试卷、公平的评分标准、公平的录取工作下最大的不公平,这是一种教育机会的不公.单从技术层面上的调整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还需从理念上进行调整,应该依据多元、自主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才能最终解决"高考移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历信任危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它会诱导民众对学历教育特别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作用产生怀疑.学历信任危机的发生既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用人制度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内部因素相联.化解学历信任危机可以从高等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变革高等教育体制、建立合理用人制度、加强学历监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