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直播带书是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出版企业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跨界融合的新生事物.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一新型线上商业零售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出版营销实践.文章从主播的身份角度分析了当下直播带书的应用模式,以符号消费、拟剧论、受众商品和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观照,从构建主播人设形象、提升主播图书选品能力、丰富直播带书营销场景、创新直播营销话术4方面探讨了新媒介环境下提升直播带书营销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受众养成了网络消费习惯,网络直播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模式也成为社会热点。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构建社会化营销模式,进行网络直播营销,将营销、品牌、用户和社会连贯起来,也成为许多企业的优先选择。为此,基于互联网思维,分析了网络直播营销现状及特点、网络直播营销模式及策划要点,提出了网络直播营销策略,希望能为网络直播营销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掌上购物"已成为新型的购买方式,网络直播以其可视化强、互动及时、真实便捷等优势,迅速吸引用户成为新型的在线营销模式并形成直播产业链.本文以网络直播的现状为切入口,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直播营销的常见模式与面临的困难,提出为用户打造合适的产品、为产品找合适的主播、创造良好的直播场景、创新直播方式等建...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购物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商业直播为主题的网络购物方式发展速度加快,各个学科关于直播的研究讨论也不断涌现.但商业直播活动的火爆不仅是因为人们消费心理的新变化,更与人们身体姿态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具身参与的视角,借助现象学中对身体议题的讨论,从传播学路径切入该问题,研究直播间用户在商业逻辑下直播活动中身体参与传播的表征与内在原因.考察在直播活动的互动形式中,商业逻辑如何通过视觉场景、玩乐交互、构建身体图式这一系列与身体参与密切相关的活动完成商业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C2C电子商务模式中,评价系统是消费者做出网络购物选择时最为重要的参照,但随着网络购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评价机制呈现出异化之趋势,一些虚假评价言论直接影响商品信息的真实性与商家的信用评价系统的客观性,最终导致网络购物市场秩序混乱。由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消费中虚假评价言论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存在差异,侵权法、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甚至是刑法等都将成为规制虚假评价言论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2016年的网红直播,不但成为娱乐企业的营销主战场,而且趋于多元组合,依附于大数据和精准推广的网红直播在信息愈加公开化的现代社会更加为用户所接受。近几年网络直播的营销正在向着更理性化、更重体验化、更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网络直播平台近几年的营销模式对比和网红产业链经济概况,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指出直播营销在未来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8.
马元珍 《编辑学刊》2021,(3):108-112
出版业作为一种传统行业,也需要通过网络直播的营销方式来大幅度地提高市场利益,出版行业的市场利益并不能单纯理解为经济利益,还可以引申为增加市场声望、提高服务质量等,文章通过网络直播对出版行业营销转型升级推动作用的研究,论述出版行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直播来进行市场营销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情景感知服务指的是可以对情景信息做出响应并适应情景动态变化的系统。基于多媒体社交网络,探索直播电商产品个性,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直播电商产品个性化推荐活动,合理建构黏性消费场域促成交易达成。文章分析多媒体社交网络与直播电商概念,探究了多媒体社交网络直播电商产品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媒体社交网络的直播电商产品营销策略,旨在探索直播电商“破圈”变局之路,以个性产品持续强化直播电商消费者黏性。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到达3.25亿,已然成为2016年热度最高的互联网现象之一.然而,网络直播仍处于探索的乱世阶段,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导致被过渡消费的直播秀场以低俗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取悦观众,消费主义和娱乐诉求正瓦解着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本文以网络直播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表现出的问题,并反思这些问题滋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当下品牌营销的热门渠道之一。文章对出版机构开展网络直播营销的优势和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出版机构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的思考,以期为业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之羽 《东南传播》2020,(10):22-2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近两年热门的休闲娱乐方式,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时常引发民众的热议。网络直播是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其之所以拥有广泛的受众并生发出一系列相关产业,背后必然迎合了当下受众的某些心理机制。本文将网络直播放在视觉文化的视阈下,把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装置来分析其各部分的具体运作,从私密化视觉空间、多向度视觉捕捉、凝视的快感、视觉快感的消费四个方面来考察网络直播中话语、视线、主体间的关系,探讨网络直播带给观众以怎样的视觉快感、这些快感是如何被捕获以及其背后迎合了观众怎样的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时国内著名购物网站信息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对网上消费者购物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总结出购物网站在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信号发送机制、信息服务策略和价格模式等方面探讨以上问题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国内购物网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园 《新闻世界》2021,(3):83-87
作为电商领域的细分消费群体,海淘用户规模从2016年0.41亿人到2020年约1.58亿人,交易规模预计2021年将超3万亿元。但日益旺盛的海淘需求和逐渐凸显的电商顽疾,极大地制约了消费活力的释放。视频直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嵌入到海淘场景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需求"与"顽疾"角力的僵局,对传统图文海淘模式的局限性有所扩展。本文从电商细分消费群体——海淘族视角出发,以其行为动因、传统模式及现存问题为背景,以淘宝直播全球扫货为例,围绕视频直播五大特性与海淘场景的融合优势及问题进行阐述。视频直播在建立商家与消费者信任关系、提升消费体验、加速购物决策、激发行业参与者竞争潜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回归海淘直播的本质,狂欢之下暴露诸多问题需要全链路参与者正视并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1,(9):20-21
时下,精准营销是个非常时髦的营销术语,而且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消费选择。例如:手机阅读上根据我的阅读习惯推荐的新书目;在网站消费后,根据最近购物推荐的感兴趣商品;还有商家根据以往消费记录寄来的邮件品牌促销广告等等,这些新的广告形式和传播手段正慢慢改变我们消费方式和行为决策,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精准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模式的快速普及。  相似文献   

16.
网络购物近年来发展快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网络购物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便宜的购物价格,安全的付款模式,更加个性化的购物方式。然而,网络购物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人们难以理性对待消费,并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网络购物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大众能够更加合理地消费;购物网站能够合理的促销,并且引导大众健康消费;也希望网络技术在限制人们非理性消费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打野直播的发展现状 打野直播,与传统的网络秀场直播不同,是指网络主播通过挖洞、放猎夹、下猎套等方式捕捉甚至虐待野生动物的户外直播行为.一场打野直播通常会吸引几十万用户订阅,上万人同时观看.与以往的秀场类网络直播相比,它具有双向实时互动、泛娱乐化、准入门槛低等特点,因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猎奇性,伴随暴力、血腥的内容场面而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的特质,一跃成为新兴的网络直播类型.  相似文献   

18.
王乃考  肖扬 《青年记者》2017,(23):116-117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被视为社交娱乐的工具,比如六间房、YY等,以前很少有企业在此平台上进行品牌营销.然而随着网络视频直播的崛起,“小米”较早地实施了视频直播营销策略.随后,万达集团也开始网络视频直播.万达集团在花椒平台开通账号,全方位地向观众呈现万达文化,直播内容包含发布会现场、职工宿舍、员工食堂等.网络视频直播为何会引起品牌营销界的重视?它到底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优势?又会产生哪些品牌营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消费中,国内购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国内的网购也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跨境购物的需求。将海外代购和网络购物结合的跨境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众多跨境电商中,洋码头表现突出,以其自建物流和扫货神器的开发取得竞争优势。本文以洋码头为研究对象,以4P营销理论为基础对洋码头的运营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20.
陈昕 《东南传播》2022,(9):126-129
本研究通过在直播间参与观察主播和观众的行为来搜集资料,分析网络主播是如何进行“自我商品化”的,观众又是如何参与到这一商品化的过程当中去的。网络主播将自我包装为一种商品,通过语言性策略和非语言性策略将自我呈现在直播间当中供观众进行消费。观众通过留言评论和主播实时互动,共同建构直播场景,并通过送礼行为参与到主播“自我商品化”的过程当中。主播身体的异化是主播和观众“合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