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伦理教育应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学校实施伦理教育必须课程化,即大、中、小学都应开设伦理教育课程。具体地讲,小学应开设生活与成长课程,此课程应从生命认知、良好习惯、个人品格、行动能力4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中学应开设公民与责任课程,此课程应从公民态度、公民认知(即知识)、公民能力3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做公民";大学应开设道德哲学课程,此课程应围绕自由精神、生境智慧、简朴生活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在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以及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现有研究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课程、教学和方法的发展重任已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下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等是促使我国的小学公民教育走向科学化、常规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京某部属能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现行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以及英语学习需求.结果发现:学生对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评价较低,认为课程内容未能满足其英语学习需求;希望大学英语课程继续以通用英语课程为主,以提升其英语技能;建议辅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增加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尝试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EGP为主,EAP+ESP为辅"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以期满足学生不同的大学英语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要求英语学科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同时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笔者针对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生成路径,希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挂图是小学英语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涵盖小学英语课程在内的《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分为九级,一、二级目标针对小学英语课程。其中一级为过渡级别,二级是小学毕业所要达到的级别要求。这两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将语言学习与课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因此,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必须活动化。  相似文献   

7.
向公民教育的转型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公民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等。公民教育在国家制度层面得以认可和加强、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得到确认、公民教育研究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基本理论需要进一步厘清、目标定位有待明确、内容体系有待优化、课程资源有待完善、本土研究有待深化、实践有待加强等问题。今后在承传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强化实践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正确处理好"中外关系";强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探索,着重解决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领域需要拓展,研究方法论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但与高速发展的民主政治相比,公民的素质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公民素质取决于公民教育,良好的公民教育才能成就良好的公民素质。如何有效开展公民教育的问题急需解决。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展公民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改背景下,本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出发点,探究"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必然趋势、前提条件以及实施方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2018年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出台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文件,呼吁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商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打造高级英语金课课程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以教学实践为落脚点,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文化教学为引领、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综合课<历史与社会>由"社会"和"历史"两大领域组成,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的.新的课程、新的知识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首要思考。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为基础,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的分析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正确认识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自1862年中国开始创办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以来,由于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促使学校教育非常侧重实科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在中国日渐富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世界的今天,传统的农业文明意识表现出了与现实素质要求的不适应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民众教育模式的调整问题。公民教育,作为一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大众素质培养方式,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引入并赋予中国元素的本土化改造,正在形成逐渐完善的、提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合理架构。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真正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统一成一个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这才是国富民强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大学英语课程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内涵、精神品格。通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组织灵活多变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开展轻松活泼的课余活动等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课程"以碎片化、移动化、互动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受到学习者的欢迎。高职英语课程强调训练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外事实务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该课程探索运用微课程等信息技术,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集教学做评为一体,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处理外事接待任务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1世纪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理念入手,阐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在教学中灵活处理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阐述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如何灵活处理课程资源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高度一致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构建公民意识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发挥法律课程的功能与优势,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9.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保障学生养成良好德育品质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政治素养全面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课程思政持续建设的同时,高职英语课程的整体质量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就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展开分析,提出有效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主要特征体现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以形成性评价为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制度,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建设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完善多方位学生评价制度,使英语课程改革落实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