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浆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30例正常成人血浆中VEG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膀胱癌手术前患者血浆中VEGF的浓度高于手术后。结论: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2.血浆中VEGF水平可有助于预测膀胱癌患者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cl-2、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组织依据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与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1),癌和移行粘膜显著高于受侵粘膜(P<0.05)。c-myc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67.5%,癌旁组织为57.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82.1%)和胃癌组织均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41.7%)有明显差异(P<0.01、P<0.05)。移行粘膜(84.0%)和受侵粘膜(67.9%)与胃癌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myc表达强度在胃癌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显著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5);而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 .ase - 2MMP - 2 )在膀胱癌和阴茎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MP - 2在 4 2例膀胱癌和 4 5例阴茎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MMP - 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5 7% (12 / 4 2 ) ,在阴茎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7.78% (2 6 / 4 5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3.6 8% (9/ 38)、75 .0 0 % (3/ 4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阴茎癌高分化组阳性率为 4 5 .16 % ,中分化组阳性率为 85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MP - 2在移行上皮癌与鳞状上皮癌中均有表达 ,其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 ,腺癌细胞的高表达提示腺癌细胞的浸润性高于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份膀胱癌组织标本(其中初发患者标本52份,复发患者标本33份)和13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VEGF、Survivin和COX-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在膀胱癌复发患者与初发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组织中出现特异性表达上调,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胚胎抗原的免疫组化表现.方法:选取2003年-2013年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0例,再选取膀胱移行细胞癌50例,Ta-T1期23(46.00%)例,T2期11(22.00%)例,T3期9(18.00%)例,T4期7(14.00%)例,G1级12(24.00%)例,G2级23(46.00%)例,G3级15(30.0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MMP-2、MMP-9实施染色,分析MMP-2、MMP-9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MMP-2、MMP-9染色均呈现阴性,50例膀胱癌中,间质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均有MMP-2、MMP-9表达,尤其以肿瘤细胞MMP-2、MMP-9表达为主.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MMP-2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肿瘤分级的增高,MMP-2表达和MMP-9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过程中,MMP-2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估计预后方面,MMP-2表达或将成为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对6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果是示:ER、PR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0.0%;其中在高分化癌中ER、PR表达高于低分化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下降,但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发肿瘤、多发肿瘤及复发肿瘤之间,男女两性肿瘤之间及尿路各部位之间,ER、PR阳性表达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路移行细胞癌ER、PR有较高的表达率.且和分级正相关,提示ER、PR表达可能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可作为肿瘤愈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绿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留置尿管2~3d。结果:1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1次直接汽化成功,汽化深达浅肌层,无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无水中毒发生。无需膀胱冲洗。术后3~7个月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黏膜已修复完整,未见膀胱炎症存在,无复发,其中4例术后病理显示:未见Brunn’s巢。结论:绿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唯尔本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电切或电灼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同时与31例单纯行膀胱电切或电灼的腺性膀胱炎进行比较。结果:71例术后用唯尔本注射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并获得随访,总有效率91.8%;单纯膀胱电切或电灼总有效率72%。结论:唯尔本注射液膀胱灌注对预防腺性膀胱炎电切或电灼术后复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l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2χ=5.670,P=0.017).2)hTERT在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6,(5):27-30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文献复习。结果: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可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结论: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变情况而定,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F-1α、VEGF、P53对老年宫颈癌局部浸润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老年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30例、微小浸润癌34例、浸润癌36例中HIF-1α、VEGF、P53的表达。结果:HIF-1α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浸润癌(P<0.05和P<0.001),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P>0.05);VEGF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P<0.05和P<0.001),微小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癌(P<0.05);P53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P<0.05和P<0.05),微小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癌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与VEGF阳性表达之间在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存在密切相关(r=0.8737P<0.01和r=0.7957P<0.01)。HIF-1α、P53与宫颈癌的微小浸润密切相关,VEGF与宫颈癌浸润的全过程密切相关。结论:HIF-1α、VEGF、P53都与老年宫颈癌局部浸润相关,其中HIF-1α、P53在局部浸润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VEGF在浸润全过程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icrovesselcount ,MVC) ,以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6 8例鼻咽癌NPC和 12例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的石蜡标本组织中血管内应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并根据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内皮细胞对微血管进行计数 .结果 :1) 6 8例鼻咽癌标本中 4 1例VEGF检测阳性 (6 0 3% ) ,对照组 12例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标本组织均未见阳性着色 . 2 )鼻咽癌组织中的MVC显著高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组 ,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MVC转移组均高于非转移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 0 1) . 3)鼻咽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和MVC随着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 . 4 )在鼻咽癌中VEGF表达与MVC呈正相关 (r=0 . 75 5 5 9) ,相关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计数与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 ,转移潜能及预后指标 .对采用血管生成抑制剂防止鼻咽癌转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PCR-SSCP技术对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及大肠腺瘤型息肉的P21、P53蛋白表达和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和大肠腺瘤型息肉六组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62.5%、75%、13.3%、6.7%、50%,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37.5%、50%、4.4%、22%、33.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2.5%、37.5%、62.5%、2.2%、0%、16.7%,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5%、25%、37.5%、0%、0%、0%.结果表明大肠腺癌P21、P53蛋白表达比大肠腺瘤增多,但增加不显著(P>0.05), 二组均比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P<0.01);大肠腺癌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比大肠腺瘤、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组显著增加(P<0.01);高、中、低分化大肠癌各组中,随恶性程度增加,P21、P53蛋白表达增加,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增加,但均不显著(P>0.05).说明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21、P53在细胞癌变、癌细胞恶性表型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细胞粘附功能下降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 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76例大肠癌和 3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检测。结果 :GSTπ 在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 1.3% ;在大肠癌阳性率为 6 8.4 % ;GSTπ 阳性表达与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 <0 .0 5 ) ;与性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GSTπ 对大肠癌化疗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