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岳麓书院的藏书楼,到现今屹立在岳麓山下的九层现代化图书馆大厦,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史可称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以清康熙年间修建的御书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先后建起来的传统图书馆和今天巍峨壮观的新馆舍为标志,在湖南大学这方校园内,集中而典型地反映出了我国图书馆事业从藏书楼向传统图书馆,又从传统式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重藏轻用”是国人对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固定认知模式,但这种认知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史料文献证明藏书楼“重藏”是实,而说“轻用”则不符史实。我国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藏书楼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与西方图书馆的精华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我国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风貌之后,有些已失佚不传;有些还遗存于地下,或密藏于洞窟山岩。古代,我国曾有两次文物典籍的发现,即汉代的“孔壁古文”和晋代的“汲冢竹书”,都与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又发现了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西陲的“汉晋简册”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其中“殷墟甲骨”和“居延汉简”属于“废弃物”,“孔壁古文”是躲藏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殷墟甲骨 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占卜用的龟甲与兽骨刻辞。此地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旧称殷,故称殷墟甲骨。从盘庚迁都至纣灭亡,经过了八代十二帝,共270多年,现在发现的甲骨已有十五万多片,甲骨上契刻的文字有四千多个,其中有三分之一至近一半已被认识。甲骨上的文字记载,是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5.
商代的殷墟窖藏甲骨是我国最早的图书文献典籍收藏机构,是我国图书馆发源地。本文对商代图书馆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再议藏书楼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松 《图书馆》2003,(1):92-94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征:“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罗木华  洪芳林 《图书馆》2022,(12):88-95
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建筑历史的演变,是审视和回答中国图书馆建筑思想形成机制、建筑叙事话语样态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选址体现着“山川自然崇拜”“亲水性”“阅读指向”的特征,建筑园林造景则精心挑选景观树种,充分使用筑山叠石技法,建筑命名多含馆、阁、府、楼,或以“嫏嬛福地”等泛代称。驱动古代藏书楼建筑思想发展的根柢在于“神圣藏书”“重藏轻用”的文化理念,“文治武功”“科举教化”的政治需要,“风水堪舆”“道天法地”的宗教影响。因此,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建筑研究与实践需要结合市政配套设施,依据用户便利原则确定建筑选址,考量室内外植被景观设计及其经济性,促进建筑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以此构建当前语境下的建筑叙事时序嬗递体系及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科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究其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断发展,不外乎两个字可概括之,即“藏”与“用”。然而,各个历史时期的图书馆藏而为谁用,却是大不一样了。本文就此谈谈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之变革及我们当前应采取的对策。一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大体经历古代——近代——现代的过程;有一个从个人享用到为社会利用的转化。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亦是如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图书馆的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图书  相似文献   

9.
谈高校图书馆功能变化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人类信息资源体的图书馆,正经历着由“藏书楼”到“信息中心”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建筑,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献收藏的历史源远流长。殷墟大量甲骨档案的科学发掘结果和史书中“龟策蔽则埋之”等记载证明,至晚在商代就有了收藏文献的具体措施。到秦汉时期,文献的收藏于公而言已是定制,于私而言也渐成习惯。此期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 不仅使大量文献得以传世,更催生了我国封建社会“国学”的基础——文献学。  相似文献   

11.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曹鹏 《档案》2020,(1):21-24
陶器与陶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载体,商代陶文是记录殷商文明的历史档案。通过与殷墟甲骨文相比对,大部分商代陶文都可以释读。诸多考古发掘材料与研究表明,商代陶文不是原始刻划符号,而是历史悠久的古文字资料,记录了我国上古时期农业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再论”之一:时代感图书馆是时代的产物,图书馆员又是图书馆的产物。图书馆员的附丽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是孕育图书馆员的摇篮,但二者降临人世莫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各个历史阶段的图书馆,要受所处历史条件的约束,存在着质的规定性。古代的人民大众地位低下,虽终岁勤苦亦不得温饱,遑论读书。那些饱学之士莫不是朱门子弟,他们“学而优则仕”之后,有的乐道而训诂,或受命而辑佚,于是“藏书楼”兴焉。近代以降,少数开拓勇士,漂洋过海,目的是觉我民智,  相似文献   

14.
质疑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明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4-25,64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瞬即百年. 回首往事,岁月如痕.标刻着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之印纹.从封建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从第一所图书馆学校到数十家图书馆学专业教学点的蓬勃发展,从第一份图书馆学刊物的诞生到数十种图书馆学刊物的争奇斗艳,从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艰辛到几代图书馆学者的奋争,从第一部图书馆学理论著作的出版到数百种图书馆学著作乃至数以万计图书馆学论文的发表,从几所国立图书馆到上万所公共、学校、科研等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发展,从数百名从业人员到拥有数以万计的图书馆员,从保守到开放并进行广泛的世界交流,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社会及大众服务,均印证着我国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内涵,人类的文明影响着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农业社会里,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只是“藏书楼”的概念,而到人类文明的形成时期——工业社会时,人们不把图书馆作为仅仅是收藏图书的“藏书楼”。人们开始认识到应该利用图书馆,使之发挥社会效益。当人类文明进入成熟阶段——信息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图书馆这一人类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17.
1979年版《辞海》提到近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一共有六个词条,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占了两个词条,可见其影响之大。这两个机构已都不存在。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被毁时有四十六万三千多册藏书。它的前身是涵芬楼——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资料室。出版机构有这样规模的藏书,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曾盛行土葬。然而,火葬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我国火葬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1945年,考古学家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史前遗址时,曾出土一个盛有人类骨灰的大陶罐。1987年,在辽东半岛新金县双房石棚墓葬中,也发现了火化人骨,同时有陶壶、石纺轮出土。1988年11月,考古工作者对辽东半岛盖县5座各达数十吨的石棚进行清理发掘,在底部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兰台世界》2006,(24):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