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图书质量保证体系”把校对工作列为图书质量中期保障的一部分,对校对工作的作用和责任作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付印前的“三校一读”制度,特别指出终校应由具备中级职称的专业校对人员担任。这些规定,无疑将有效地提高图书质量,同时也对校对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校对“把关”浅议崔庆喜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把书稿付印比作“关口”的话,那么校对人员则无异是一个“把关者”。我认为,校对人员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其一,校对质量关。校对工作职责是:对原稿负责,即...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出版形势下,校对人员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控出版物质量和为编辑纠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做好校对工作,不光需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校对技巧,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总结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校对方法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5.
翻阅近年出版的书刊,发现鲁鱼亥豕,错别字往往很多。一般都归咎于校对人员。现在有的校对人员水平低,质量差,这当然是书刊错别字多的一个原因。其实原因并不简单,因素很多,也涉及到印刷厂排字工人水平和工作态度,作者水平等等。但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责任编辑。这又涉及到所谓编校合一问题。所谓编校合一,不是指把编辑和校对的全部工作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的快和慢,关系到出版过程的短长和书刊质量的优劣,反映了校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因此是校对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校对的数量和质量校对的数量,是指每个校对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校对数字,一般是按日记载,按月统计由于各个出版社的性质不同,出  相似文献   

7.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忠于原稿”即“对原稿负责”。1980年国家出版局公布的《出版工作暂行条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  相似文献   

8.
校对人员的博识孙明晶不懂校对工作的人,往往把校对视为简单的字对字(硬对),认为只要认识一些基本汉字,稍微懂点语“法、修辞,就完全可以胜任校对工作。有些人刚做校对工作时,往往也容易产生这种想法。虽然有的人经过一段工作实践后,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但对校对...  相似文献   

9.
校对环节是图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的岗位职责设定上既要明确校对人员在稿件编辑加工流程中的定位,又要突出校对环节的工作范畴与对应责任;既要强调校对人员对于稿件内容的工作重点,又要激励校对人员扎实基础、力争上游。而校对人员设置上,除了人数要与书稿数量相匹配,更要根据现有人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职称等方面因素有意识地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新闻校对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分支——网络校对,它是以采编局域网为操作平台的校对工作方式。这种校对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校对,它没有以往的参照物——原稿,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校对人员有权修改吗?修改权限有多大?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校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拟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校对,是报刊出版过程的关键一环。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一种商品,校对无异于质检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电脑和现代化采编平台在报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校对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持原稿与大样核对向无原稿的主观判断转变。如何把好文字、图片等版面要素的最后一道关口,从而确保上乘的出版质量,无疑对时下校对人员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略论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目校对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是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但不良情绪是编目校对人员不可抗拒的一个心理因素。浅谈了编目校对人贡应如何正确对待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好工作心态,保证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海原 《编辑学报》1993,5(4):203-205
一般情况下,科技期刊编辑部没有专职校对人员,校对工作大都由编辑人员承担。列宁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校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多年的编校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校对技巧,介绍如下。1 出刊的全过程都要重视校对工作,防止差错  相似文献   

14.
报纸采编、出版实现局域网,告别纸和笔,是报纸出版的又一次飞跃。对报纸校对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在无原稿参照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各种隐性差错,确保报面文字无差错,要求校对人员更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文字修养,全方位地把好文字关。校对人员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作为党报,政治性很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中的。要做好宣传工作,新闻从业人员首先要学习好,全面领会党的各项战略部署,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地宣传报道。在某些校对人员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认为熟悉方针政策是编辑记者的事,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业出版社最近举行了第二届校对技能竞赛,这是该社为提高校对人员业务素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组织好竞赛工作,该社成立了由一位副社长任组长的竞赛领导小组,制定了竞赛办法。规定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把竞赛的成绩作为校对人员业务考核、技术晋升的重要依据。竞赛的内容分两  相似文献   

17.
校对人员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目前各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普遍不足,即使人手不缺,任务也常常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安排校对人员离职培训或进修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及工作之余,自我安排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向书本学习。校对人员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阅读和学习一些书籍,使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校对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校对工作的经历来看,即使是一个本科生,如果其他各方面知识不是很扎实,也难以适应现代报纸校对工作。那么,如何适应当前校对工作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校对工作任务,这对校对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对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等方面。职业化素养是校对  相似文献   

19.
校对,离不开“对”,要对照、对比、对证、对红、核对。据此,社会上把校对看成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甚至连有的校对人员也认为自己是“校对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被动的、经验型的、简单重复的劳动。表现在实际中,就是对工作消极被动、照本宣科。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20.
微机排版的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排版的校对技巧王小仲校对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工作,它要求编校人员不仅要逐字逐句核对原稿,还要熟悉编排规范,具备一定的校对技巧和专业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着重谈一下微机排版的校对经验技巧问题。目前我们不少有经验的编、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根据铅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