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两者的协调统一。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教学的语文教育大家首推叶圣陶。叶圣陶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大家凭借自身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研究,多次反复强调语文学科的首要属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探求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从认识语文的含义入手.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它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作为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己任的语文课程具有多种特征,而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育中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关注的是语文的本性,人文性关注的是语文的特性。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文课程先天存在着进行情感教育的优势,这是由其课程性质、教材特点以及课堂要求决定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全面落实教育目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领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情感教育有四个基本原则: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乐情性与冶情性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文本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郭一鹤  温薇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47+161-147,F000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课程标滩勘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也提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不但在各种各样的考场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非常重要。要想上好语文课,就要注重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6.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印的真教育”?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苏教版第十一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而要重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课堂结构,而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唯理性主义的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是导致现代社会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割裂与对峙的思想根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异化是两种文化分离及危害在教育系统中的直接体现。教育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育的融合是文化融合的切实途径。因为,两种文化及两种教育的人文性或人文意义是文化融合及教育融合的逻辑前提,所以,教育的人文化是文化融合与教育融合的必然选择。教育人文化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人文性复归,也是教育的人文性复归,其现实的途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与教育的人文精神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革新教育思想,一是提倡接触实际、独立思考;二是强调后天学习;三是顺人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对教育实质的阐述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树立"能力为本"的人才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在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只重视它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原则及策略,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异化肇始于人的异化,在异化的教育中,人本身的受限制又反过来加深了教育的异化.随着异化程度的加深,教育逐渐失去了其"为人"性,转而变成了人发展的桎梏,并表现在教育价值的片面化方面.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现实中的异化现象,使教育的着跟点重新回归到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学科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除“语言运用”对应“工具性”之外,语文课程还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三种属性。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科学性的范畴,文化自信是人文性的体现,而审美创造则属于感性活动,是艺术领域,语文的三维属性都与语言密不可分,且共同对塑造完整的人格发挥各自的作用。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今天,反思学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根本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对它的人文性缺乏应有的重视.本节课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关注人文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人文性学科,人文性突出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和价值。当前,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来审视,发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工具理性使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社会化";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淡薄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教学方式与学生评价的单一漠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回归、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凝聚以及教学方式与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是破解这些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困境根源于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是将人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其哲学根基是主客二元论.这种哲学把人或教育作为客体来认识,以求得其本质性知识,然后假手知识以达至利用教育把人改造成有用的功利性目的.能否被塑造出“人才”就成为教育成败的标尺.而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才”成“器”.因此必须破解主客二元论,消解人的有用性和教育的工具性,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使具有做人资格的人成为人.  相似文献   

19.
人文学科与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梳理了六种人文学科观念,即作为古典学术的人文学科,作为方法论的人文学科,作为一切知识存在的基础的人文学科,作为人的理想与教育理想的人文学科,作为实现人的理想的人文教程的人文学科,作为学术部门(领域)的人文学科。这六种人文学科观念应当结合一体地互相关联,落实它们于教学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