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要求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感悟!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有11个指代考生的"你"字!最发人深省的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的传统"命题"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自由思维。2012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普遍以多元、开放的"话题作文"为主,这表明"开闸放流"已经成为高考作文题型发展的主流趋势:"后命题时代"已经到来。同时,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另一特点是:思想重心的下移,即从宏大叙事下移到公民个体的生活细节。悄然而至的"后命题时代"实质上是作文教育普世价值的深刻象征。但是,"后命题时代"必须高度警惕话题作文中的"软性命题"对自由思维的隐性制约。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作文历来为全社会关注之焦点。考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也不尽如人意,高考作文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考生的作文能力、临场发挥和语文素养,但高考作文的命题水平,命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对高考作文整体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孔子云:教学相长;而命题与写作的关系也是互为辨证,相辅相成的。自1999年起,高考语文试题首次考及"话题作文",其相应的"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便成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命题形式和要求,相对于原来单一甚至呆滞的命题和材料作文来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作文积极性,诞生出一大批高考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因此,话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重庆考生心情晴雨表——语文考笑了,数学考哭了。2009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是"我与故事",这让考生普遍感觉亲切,容易发挥。正如重庆考生语文考试的心情一样,2009年各省高考作文命题指向明朗——关注现实,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述评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对于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  相似文献   

6.
王学华 《新高考》2011,(10):6-8
2011年浙江卷作文题延续了以往材料加命题的形式,既有新材料作文的丰富内涵,又有标题作文的直观表述,是真正意义上的"标题+炼意"的新标题作文。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有变的命题要求。今年浙江卷作文命题,以直抵人物内心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归真返璞  相似文献   

7.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8.
[总评]2007年的高考作文终于尘埃落定,19道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色:(1)引导考生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写作,绝大部分作文题颇有诗意;(2)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发自我体验,考场作文进入有"我"时代;(3)引导考生用写作表达情感,其中适合写抒情性散文的作文题占了较大比例;(4)引导考生重视写作基本功训练,这也预示着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对未来某一年度的作文命题主导更难预测,也许任何形式的题目都可能在某一年的考场上独领风骚.下面就对2007年的19道作文题逐一加以评析,希望能对未 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作文以开放性和多角度的优势。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为进一步帮助考生对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做科学预测,继2012年第11期起推出《新材料作文立意训练》系列专稿后,应广大考生要求,本期集中精选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九类全新材料,特邀六位高三一线教师,从不同视角加以立意点拨。送考生直入高分作文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正>从近年来国家考试中心的指示与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来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清晰可见: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交际性;通过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比较、决断,有效地表达考生的思想感情,在多维度、多层次说理论证中彰显考生的逻辑论证能力。新高考命题的变革,必然引起高中写作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走向,它采用开放式命题,其基本形式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实践证明,这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中最先进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能较充分的挖掘考生认识人生,分析社会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有利于高考选拔人才这一目的的达成。但这种命题形式又过于灵活,考生把握起来有较大难  相似文献   

12.
高考命题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展望2007年高考作文,笔者有如下预测与建议:一、明确一个总趋势,重视两种题型"一个总趋势"——高考作文已进入"一元(话题作文)为主,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往年考查话题作文,虽然出现了一些流弊(如宿构现象难以避免,文体意识淡化等),但话题作文给了考生以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尤其是以全国新课标卷为风向标的各省新课标考卷,呈现出一种降低审题难度的趋势。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审题能力已经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这是因为降低审题难度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真实的写作水平,从而使考试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得以良好的体现。这种人性化的命题趋势,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中国高考正进行着一场变革,高考作文也随之出现一系列趋向性的变化。高考作文题不断地推陈出新,越来越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思路。综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我们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共性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供广大师生参考的策略。一高考作文的淡化趋向淡化审题。一度盛行的以供材料作文为主的命题模式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出现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从1995年以来,虽然高考作文中还有材料供考生阅读,但是,审题难度大大降氏,大多数考生不必  相似文献   

15.
历年语文高考作文题都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高考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也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选拔的功能导向。对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命题逻辑分析,探寻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规律,明确高考作文题目和新课标之间的联系,运用命题的基本规律指导平时的写作教学和高考复习,对提升考生高考作文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北大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直言,高中生作文的弊端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种"高考体"文风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对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考题。既然是考题,那么考生只能尽可能地按照评分标准写作,以便争取高分数,而不是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文章道统和试卷命题者的初衷。显然,有这样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必然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语文作文历来是考生、家长、教师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变化中有其不变的规律性,万变不离其宗。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偶然性背后蕴含的必然性,以不变应万变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法宝。由于考生对高考作文形式相对熟悉,本文将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6月7日全国高考一结束,课程标准一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明华"的名义写一封信,此命题便遭到考生们的集体吐槽。如何正确认识高考作文中的书信写作,笔者有话要说。一、书信不是2015年高考冒出的冷面杀手,高考作文史上曾有过她的足迹书信体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一种形式。它的首次出现是1965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给越南人民写一封信",(一)"谈革命与学习",二者中选一。写作要求有三点:(1)内容必须切题,要联系思想,联系实际,避免空  相似文献   

19.
在稳定延续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淡化命题"的大趋势下,2014年高考作文愈来愈凸显出引领考生走进生活哲学、弘扬理性思维的主旨。所谓走进"生活哲学",是指引导考生针对现实问题、学会理性思维,即学会辨证思维、个性思维、创意思维——这就是爱智慧的哲思;而且,各地似乎心有所约,都贴近现实生活,由可以真切感知的经验世界来展开哲学思维的个人化演绎。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是社会各界一致关注的焦点,从高考作文的命题、题材,考生的答卷情况到折射出的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通过对全国和各省、直辖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及案例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