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兼爱》上的作者把墨子"爱人"的劝告解释为"相爱"或"兼相爱"。《兼爱》中则将其发展为"兼相爱、交相利"。直到《兼爱》下,"兼爱"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兼爱"这一概念的成熟,则完成于《天志》三篇之中。我们能发现,"爱"在十论诸篇里,历经了一个概念演进的过程:从"自爱"发展为"相爱",再进一步演变为"兼相爱",最后到无条件的"兼爱"。在这一演进中,被改变的并不是"爱"本身的内容或性质,而是所爱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刘刚 《职大学报》2012,(2):31-37
对等互报是墨子兼爱伦理思想的价值准则与动力机制。首先,墨子对当时所处社会的现实矛盾与冲突作了两个层次的区分:社会失序属于政治学范畴,道德沦丧属于伦理学领域,而它们都与恶性循环的回报方式密切相关。其次,在得出社会失序根源的认识基础之上,通过"兼以易别",墨子将对等互报这一社会原本存在的人际交往方式纳入到兼爱伦理思想之中,并对其做了道德价值的改造与提升,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准备。最后,由于兼爱伦理的实践品格,要求墨子必须阐明兼爱原则在对等互报运行机制下,如何解决实然与应然怎样统一的实践难题,为此,墨子赋予了兼爱伦理以功利、他律、公义和普遍性多重特征。重温墨子的这些思想,对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如何建起客观、平等、公正和现代社会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兼爱"是墨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重要主张,为的是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期求得天下和谐,它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墨子的"兼爱"具有与儒家的"仁爱"和西方的"博爱"所不同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让"兼爱"思想一度沉寂以后,在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中重新大放异彩。本文试图运用逻辑分析工具,从讨论"兼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勾画了"兼爱"思想实现的必要和现实条件,得出结论认为:提倡和发扬墨家兼爱精神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著作《墨子》记述了他周游列国,宣传墨家思想和主张,人人要相爱相利,社会要避免战争.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即大家都象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不分贵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非攻",是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德育思想相当丰富,“兼爱”是其核心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这种“兼爱”精神的“兼士”。本文试图从“兼爱”的角度来看墨子的德育思想,分析墨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家兼爱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爱与功利主义是墨家思想的两大支点,但这两点并非同时形成。兼爱的含义实际是全然无私地爱所有的人。它立足于道德的基础,但却有着更多宗教的意涵。《兼爱》上中下三篇的思想演进,是将其思想落实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7.
墨子兼爱在内涵上介于博爱和关爱之间,而且更偏重于关爱或友爱,在墨子看来,兼爱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兼爱是上天的意志,同时也是义士努力为之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墨子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面对一切湮没在利害关系之中的无情无爱世界,面对花样翻新的各种犯罪、日益猖狂的恐怖活动和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以墨子的兼爱理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世界和谐,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墨子的兼爱理想的意蕴论述构建当代世界和谐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所谓“兼爱”,意是整体的爱、平等的爱,人与人平等相爱,不能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兼爱”思想恰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伦理原则,有兼爱之心,使利己心(爱己)与利他心(爱人)之间的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取得双赢、多赢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现阶段社会走向和谐的道德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公共哲学是拯救个人的,以开化公共性的活私开公为其理念。墨子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设定大同理想社会的公共哲学始祖。他站在人民的公共立场,以民意为公共的准则,追求公利,主张兼爱的哲学。兼爱是为公共的"利他",同时也是为了个人的"利自"。兼爱即是克服活私开公的公私二元论。墨子批评该当于公的统治阶级的奢侈与浪费,为了公共的人民基本经济生活的保障,主张"节俭",这也是立足于公共性的。并且,现代公共哲学上重要的主题是和平。为了实现国际公共世界,兼爱非攻的和谐精神是必要的价值理念。墨子为了实现兼爱的大同社会,成立了墨家集团。墨家集团批评属于公的统治者的蛮行和独裁,专在扮演为民的公共利益代言的角色。墨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世上的公利。这是与今日新上场的公共哲学在目的上的相通之处。于是,墨学是定立公共哲学的理念的学说,笔者认为墨学对公共哲学的实现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戴卡琳 《职大学报》2012,(3):100-100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语系戴卡琳教授所著《〈墨子.兼爱〉上、中、下篇是关于兼爱吗?———"爱"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文,连载于本刊2011年第4第5两期以上。今年初,编辑部收到戴卡琳教授发来的电子邮件,称所刊文章与她原稿有出入。编辑部高度重视,检查档案,发现发表时所用电子文本乃戴卡琳教授从比利时发来之原始电子文本,故将调查情况如实回复。后又收到戴卡琳教授一封电子邮件。为严肃学风,兹将来函照登,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李贤中 《职大学报》2004,27(1):19-23
墨子“兼爱”思想之伦理学建构,包括:“天志”为根源的价值论、情境认识论、推类方法论及权衡利害的道德实践等部分。本文是顺着认知、思维、行为的脉络考察相关的原典资料,并做出系统性的诠释。其中“兼爱”思想的内涵贯串于兼爱伦理学每一部分的理论;兼爱的核心思想不但影响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各部分理论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家从价值本源之天出发,将仁爱视为基于血缘亲情而先天内在的差序之爱,具有德性论倾向。墨家的兼爱思想以人格神形象的主宰之天为道德依据,将兼爱视为外在于心、有利于人的后天外在的平等之爱,具有功利主义色彩。通过对仁爱和兼爱思想独特内涵的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到二者具有的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还要透过这种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认识到先秦时期呈现出来的伦理样态:以天为道德依据,以思想多元化为表征,以除天下之害为伦理旨归。  相似文献   

16.
王海明在《新伦理学》中把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定位为"价值",并确立起"是-应该"之原初概念系统,这种思路显然不符合伦理事实本身。因为一切价值都产生于事实的土壤之中,伦理学的原初事实是人"因生而活、为活而生且生生不息"地谋求其生活之利益,因而,"利益"才构成伦理学的原初概念。伦理学的原初概念系统是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利与责任对等、利害与爱恨对等为两翼敞开形态,以其原初概念系统为观念土壤,生成"伦理行为",并通过"伦理行为"这个核心概念,生成出伦理学的"是-必须"系统和"必须-应该"系统:由"伦理行为"概念生发出伦理行为类型学说,由"是-必须"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人"的道德规范体系,由"必须-应该"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大人"的美德自励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永平 《阅读》2013,(11):28-29
读罢四篇小文,不由感叹:原来,写具体并不难!一直以来,学生写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体,而今天的四位小作者却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的暑假,全国各地多个城市持续高温,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咸湿的味道。吕旻静同学用亲眼所见,将天气的热具体写出来了。你看,"把一盆凉水放在地上,没过两个小时就热了。""树叶都蔫了。""马路上,如果放上一只鸡蛋,不到两个小时,就可能吃读罢四篇小文,不由感叹:原来,写具体并不难!一直以来,学生写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体,而今天的四位小作者却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的暑假,全国各地多个城市持续高温,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咸湿的味道。吕旻静同学用亲眼所见,将天气的热具体写出来了。你看,"把一盆凉水放在地上,没过两个小时就热了。""树叶都蔫了。""马路上,如果放上一只鸡蛋,不到两个小时,就可能吃到熟鸡蛋。"这些都是在用具体的现象来说明天气的热,这样写,就叫具体。"小狗躺在墙角下,热得不停地伸着舌头。""它也跑到门前用爪子扒门,嘴里不停地呜咽着",这多像《骆驼祥子》中具体描写天气热的一段呀!小作者爱读书,活学活用,真好!在《我的"小伙伴"》中,蔡木芷同学用心观察,细致描写,"小鹌鹑是灰黄色的,它有一张橙黄色的小尖嘴和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小爪子细瘦而锋利。"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图,将小鹌鹑带到了我们面前。它外表可爱,又善解人意,小作者既抓住外表,又抓住心理活动,才给了我们这样具体可触的感觉!《迷人的富士山》是一篇游记,小作者吴彦川先概括,后具体。"车上的人全都有了耳鸣",这一句把感受写具体了。"锥形的富士山像个庞然大物",既写出了形状,又用"庞然大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就像草原上一匹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自由自在地奔跑。"通过联想把自己内心的那种自由自在的快活感受写出来了。正因为人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所以,才把这种感情转移到景物之中了。在《我改掉了"三歪"》中,王诗婷同学先点出有哪三歪:"歪着头,歪着本子,因此,写的字也歪。""舅舅的话说得我脸发烫,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这一句具体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一个"恨不得"写出了自己的羞愧,这就叫写具体呀!"手、脖子、腰、背感觉酸痛",这是在具体写出自己的感觉,"三个一",具体写自己的做法。怎样把作文写具体?我们可以像吕旻静那样用事例来写具体,可以像蔡木芷那样用简笔勾勒去写具体,可以像吴彦川那样用移情的方法来写具体,还可以像王诗婷扣住内心去写具体。写具体,并不难。  相似文献   

18.
杨彬 《江汉学术》2011,(6):51-53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一个影响深广的比喻。从表面上看,"德"与"风"和"草"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则如果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抽象出这个比喻中的四个心理空间,并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全新的心理网络,就可以显现出"德"与"风"、"草"之间的相似性,让比喻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从创作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起,赛珍珠--这位生于美国长在中国的伟大女性就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说在《东风.西风》里,赛珍珠更多地赞美西方文化,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么到创作《大地》三部曲之一的《分家》时,她则更加成熟地、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化,甚至给予了东方文化更多地理解,"东风"与"西风"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战国墨家论著总集,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第一卷,共7篇,从《亲士》到《三辩》,是墨者讨论兼王之道,身心修养,教育交友,规律概念,治国,节用和音乐的杂论,饶有新意,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