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生肖"不同于"十二地支",其原始形态为"十二兽历"。"生肖"早于"干支",起源于远古渔猎时代的图腾崇拜。"肖生动物"为原始部落图腾及先祖象征,生肖名称关联先祖姓氏,"十二支名"实际为"肖生动物"的抽象表述。  相似文献   

2.
《悲回风》表明屈原"在这生、死两难的情况下他自然要心思结曲而不可解释了。"《思美人》写作背景是:"怀王已入秦被扣,襄王已由齐返国即位"。《涉江》一诗表明,"屈原这次往溆浦是发自郢都,而不是发自陵阳。"  相似文献   

3.
钱征 《职大学报》2012,(1):35+76-35,76
周笃文先生认为:"如果说河南新郑的溱洧合流处是国风的摇蓝,湖南汨罗江是伟大骚人的栖息之所,那么安徽的陵阳则是中华诗国另一方圣地。特别是《哀郢》提到的陵阳,关系屈原晚年行踪,意义尤为重大"。[1]周笃文先生的看法,我是赞同的。在池州市境内,最古老的地名,头一个就是"陵阳"。"陵阳"这个地名,出现在屈原自叙的《哀郢》里,标志着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当时健在的楚辞学大师、学界泰斗、原杭州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姜亮夫先生,支持我刊创设"楚辞研究"专栏,在病榻子上亲笔题辞:"研究屈原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并口述贺辞。20年来,我刊遵循姜亮夫先生的教导,"楚辞研究"专栏一直未有中断,为中国楚辞学贡献了绵薄之力。"饮水不忘掘井人",今天,我们焉能忘记姜老当年的鼎力支持和谆谆教诲?因此,重印姜老的题辞及祝辞,以示对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5.
《哀郢》"陵阳"一词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陵阳"虽在汉代才置县,但在商代就是重地,春秋时即为吴越名邑,战国属楚也是东楚名邑,出土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天的青阳县即原汉陵阳还有许多的姓熊屈景昭的人,可以推知当时这里是熊屈景昭姓的聚居地;再联系屈原流放图,是可以从郢都连接到陵阳的;而且还有《远游》中"南巢"可以作为旁证。"陵阳"一词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有误,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陵阳"为原"丹扬郡"下的"陵阳"的看法是对的,屈原流放时到过陵阳。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出版人以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感发国人,激励民气,掀起了屈原研究出版的热潮。从内容上来看,与屈原有关的出版分为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性著作和对屈原作品的现代注释、翻译。现代学人的屈原研究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就屈原的作品的创作年代问题举行这样高规格的专门深入的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屈原学会的历史上,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可以载入屈原研究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屈原作品写作年代的断定都非常具体,初看起来结论未必是那么坚实,但这样的文章往往会提出新问题,会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引导大家的争论,正是在这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才能把《楚辞》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化。  相似文献   

8.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6):1-3,64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所了解,并试图用天主教的某些教义来诠释《天问》一诗。这种解读楚辞的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与屈原以及其他先秦古人的思维并不吻合;但将屈原作品与西洋文化相联系、作比较,明末李陈玉大概是中国第一人。李陈玉的这点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9.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学者对屈原后裔少有研究,几于空白。湖北秭归进行的全国寻访屈原后裔活动,从全国屈氏聚居处走访、考察、查阅屈氏谱牒及地方志书,发现了屈原有子有妻并有名氏的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12.
女性研究者以自我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认,与男性研究者一道推动着屈原与楚辞研究向前发展。在屈原与楚辞研究中,女性研究者作为一个刚刚崛起的研究群体,在研究的独立性、自觉性、创新性、专注性方面虽然有自身的不足和缺憾,但确是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开幕辞     
方铭 《职大学报》2010,(1):43-43
1998年,中国屈原学会第七届年会曾由深圳大学承办,在深圳隆重召开。今天,又回到深圳大学,隆重举办2009年中国深圳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这次会议,还有不少新朋友莅临,意味着屈原及楚辞学不朽的魅力,也喻示着楚辞研究、以及中国屈原学会明天会更灿烂。  相似文献   

15.
今天,在人文精神逐渐衰落,知识分子愈来愈被有机化而丧失了批判的锋芒,知识不再被视为探索真理的武器而是买卖的资本,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救"与"救世"成为普遍关注焦点的社会转型时期,强调屈原人格范示于当代社会的实践,对于当下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建与走出精神困境也不无启示意义,对于我们民族也具有无可估量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诵式语言输入"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英语语言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培养英语的语感。通过实验研究,只要方法得当,可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贾谊步屈原后尘而成为屈原在汉初的后继者,首先表现在其对屈原思想的继承、与屈原情志的通合。不过,因世移时异和出身、经历、所受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贾谊在继承屈原的基本思想、通合屈原的根本情志的基础上,也有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职大学报》2008,(1):35-37
一、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致开幕辞   尊敬的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同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主办者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宣布:大会开幕!……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是对原有教研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是学校存在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有"校本培训与学习"、"校本课题研究"、"校本资源开发"等等,其中核心内容是"校本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苏慧霜 《职大学报》2013,(1):9-14,54
《九章》记载的屈原的"放逐",是一场生命的追寻,无论是历史的体悟,或空间、时间的感知。《九章》在放逐的过程中,展现一种生命能动,是屈学探索生命意义的表述,由此,我们要看到一个圆满的生命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