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有助于正确认识《隋书·经籍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金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2-133,136
作为“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之学”,目录学的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七部分类到四部分类法转变的完成,史部目录的地位最终突显出来。直到《隋书·经籍志》(为了叙述方便,仿照惯例《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的完成,史部目录终于独立而且下设各子目成熟完善,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4.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自《汉书·艺文志》之后,众多朝代史书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都有关于《文子》的记载。如《隋书·经籍志》载有《文子》十二卷,其注云:"文子,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七录》十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云:  相似文献   

5.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经史子集名称顺序排列的正史艺文志,正式确立了四库体系。《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史子集顺序的确立开四库体系先河,二是集以往目录学之大成而为四库体系的表率,三是开四库体系以三统一化为绳尺的机杼。  相似文献   

6.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八部书目为中心,从各书目小序对"地理类"的认识发展、"地理类"收书数量的变化、"地理类"子目细分的变化等三个方面对"地理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经籍志》历来被认为是《古今书录》的节本,这种认识也影响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对《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之部、卷数作深入细致的统计,并参照《新唐书·艺文志》等目录学典籍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旧唐书·经籍志》的编撰者在《古今书录》原著录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二十九部开元以前的唐人著作。利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与“不著录”的区别,可以确切考出《大唐新礼》、《紫宸礼要》等十八部《旧唐书·经籍志》增补的著作及其卷数。  相似文献   

9.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诞生之前,即"前图书馆学"中有关藏书的分类、编目、访求、庋藏、保管、建筑、设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分别介绍了《汉书.艺文志》序、《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通志.艺文略》、《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澹生堂藏书约》、《藏书记要》、《流通古书约》、《儒藏说》等文献的内容及其在我国藏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附录阮元《四库未收书目题要·琴操二卷提要》云:“隋唐两志有孔衍《琴操》一卷”,误,《隋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旧唐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宋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二卷”,殿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一卷”.提要又言此《琴操》二卷即陈振孙所见一卷本,亦误.玆辨析订正.  相似文献   

12.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分类法逐渐由六分法向四分法过渡,成为连接《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体例的转折点。这种转变与各部类典籍的数量变化及学术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于兆军 《兰台世界》2011,(12):10-1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7.
一、《天地瑞样志》的序和构成《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  相似文献   

18.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19.
王承略、刘心明主编的《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考补萃编》收书全面,勘校精良,利用方便,集史志目录之大成。《萃编》汇集史志目录及相关的考补之作于一编,有利于对我国古代著述与藏书情况的全面考察,具有中国古代图书总目意义。此外,通过《萃编》,可以从目录分类、书目著录、细目统计、书目序跋等方面对传统学术,特别是目录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编修的综合性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本文就我国古代目录学由初创到集大成的发展概况来清晰地呈现“集部”在三部目录书中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