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及现场工程师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成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期望通过对产教协同模式的突破和育人有效路径的探索提高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是多学科融合、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创新人才。阐述了产教融合自主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价值意蕴,剖析了产教融合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定位,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0年来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提出了聚焦国家战略急需,以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强化高校企业“两协同”,深化体制机制、培养要素和评价标准“三变革”,构建“双主体管理、双主导运行、双衔接建设”“融合培养方案、融合导师队伍、融合智慧教育平台”和“革新评价导向、更新评价内容、创新评价体系”的产教融合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路径,健全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全面提升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变革中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挑战出发,阐述了浙江大学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提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创新策略和实践成果。分析了浙江大学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介绍了学校在创办实体化工程师学院、采用“项目制”培养模式、建设多基地大型工程创新与实训中心、开展全方位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培养工程人才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产”“教”两类型组织在育人过程的协同始终缺乏理论指导和有效实践路径。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50个产教融合典型项目进行分析,聚焦企业规模、学科类型、项目动因、项目行动、项目约束等条件变量,识别出提高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成效的最优路径。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协同理论,提出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协同路径,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企业提供了可复制性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工程教育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但在工程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标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仍旧存在诸多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培养机制在内的人才培养要素全面升级,构建了电子信息行业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构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好各项支持保障政策,加强对行业特色型大学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和夯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型组织。基于我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的范例,解析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未来行动路径。研究显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工程教育组织形式,深化新工科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共同形塑现代产业学院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进一步,当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集中在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混合式组织架构;注重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创建浸润真实工程环境的项目式教学范式。最后,指出未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研究生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多种不适应问题,实行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是培养国家战略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创办创新联合体、组建联合团队、融合双方优势、订单式培养人才、联合攻关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创新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浩  吴深  孙琳 《河南教育》2023,(11):44-46
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影响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分析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育人内涵,总结了新时代研究生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运行机制,强调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全链条的“思政育人”协同机制和“需求、创新、应用、德育、就业”牵引的评价机制在基地高质量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飞 《科教导刊》2023,(22):77-80
文章从论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合作的动因出发,分别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订单式人才培养”“产教全面融合”等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容,对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等发展建议,以期探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案例分析,结合广西X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实践,基于产教融合视角,阐述了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剖析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政策的指引下,校企双方应以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共建“双导师”团队、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校企双方的资源,构建可行性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教融合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企业实际生产技能”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实际工序”指导课堂教学流程,以“企业工程实践”提升教学能力,以“企业生产功能”改造教学场所,以“工匠精神培育”打造教风学风的目标,以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为例探索产教融合的高水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企业获得“定制”人力资源以及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实训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培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就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行产教融合。要根据产业需求、行业特色和专业特征推行产教融合。文章在分析产教融合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产教融合—要素重构—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推行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兴辽卓越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实践为例,对产教融合下高职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分析了兴辽卓越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培育“德技双馨”的电子商务群兴辽卓越“双师型”教学团队;借助“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机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专业群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升专业集群优势;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质量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的真实内涵,以“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研究其通过跨越边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新模式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应用、拓格局”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新型企业家为目标,以“三高”“三有”“三在”为人才培养原则,以跨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互渗透和深度互动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构建了“双选择、双导师、双课程、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协同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案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突破口,核心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实现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这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生态需要从培养什么样的卓越工程师、如何培养、谁来培养、在哪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经济转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流人才已成为评估学科建设的重要维度之一。为此,以厦门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将“学科融合”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研究的关键要素,设计多学科融合为主线,科教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为辅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新模式,从而实现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对52位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试点专业实践专家进行访谈和质性分析,发现我国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学业质量评价、校企协同。这些要素的理想状态折射出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强调课程体系的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融合,要求教学组织和教师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注重打造再现复杂工作场景的实习实训基地,追求建设高水平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彰显育人主体的校企协同性。为了更好地推行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应继续健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系统化的工作本位课程体系、强化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健全“双导师”的协同育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高职教育通过对接产业调整专业布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等举措有效服务和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专业结构与两型社会产业结构不协调、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四化两型”建设需求、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意识不强及深度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结构调整培育专业基础、抓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建设、抓产学研结合提高服务能力、抓资源共享夯实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但是当前的教育机制下,人才培养多数仅考虑市场需求,往往忽略了产业需求结构的重要性。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应与产业结构要素融合,全面分析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产业链、人才链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健全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从核心能力出发阐释何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是其培养的起点。基于对国内外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能力相关研究,以及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座谈和田野调查,利用扎根理论开展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由基准行为能力、领域专属能力、领域通用能力、卓越行为能力四维度14项核心能力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核心能力结构,并进一步指出“卓越”不是静态的学习成果要求,而是核心能力持续积累的动态行为,体现的不是等级而是肩负的责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强化社会责任与伦理教育,助力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