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文本进入教科书,但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刘仕清 《快乐阅读》2011,(23):179-179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直接感知,文本解读能力不够过硬,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高屋建瓴,从“发散”入手,才能引爆多向思维,形成立体化的阅读视角,让语文阅读充满思维的张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自然走进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一、知人论世,感悟文本作者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7.
丁瑞 《语文天地》2015,(4):72-73
语文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多维解读文本,既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知、感悟、鉴赏、体味文本的多元美学特质,又能够引导学生在求变、求异、求新的文本鉴赏过程中激发阅读文本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鉴赏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一、科学性阅读1.教师教学手段的科学性教师是学生多维阅读文本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启发并授予学生多维阅读、多维鉴赏文本的方法与技能。而要达成目标,教师必须完全摒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  相似文献   

11.
刘江海 《广西教育》2014,(25):42-42
正阅读是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小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会直接影响其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度的形成。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体验,启发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一、立足文本,突破阅读障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积累不够、知识底蕴浅薄等,他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理解文本时出现问题。这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阅读之根本——"文本"入手进行深入地解读,找到架起教师、学生与文本这三者间的支点,用期待的目光,审视阅读期待,实现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的有效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解读中引导学生生成出自我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对文本的内涵进行解读。两种模式有着不同的操作流程。一、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模式分析(一)文章阅读模式文章阅读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流程,即初读课文,提出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针对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策略,让学生把文本读透,对文本解读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新文本进入语文教学的范畴,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能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杜绝过分解读成为一个关键,其实一些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也存在过分解读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个性化阅读与过分解读的关系成为教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对文本的解读是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正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地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细读文本,揣摩教材,对教材进行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考验着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读出文章蕴涵的深刻感情,读出文章精巧的构思,读出文章隐藏的哲理,读出难点,读出疑问,才能做到高瞻远瞩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才能与学生一同在阅读教学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提高学生的词汇、话语、朗读、概括、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用愉悦接纳文本,追求阅读的"语文"性;用感悟解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独特性;用情感诵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语言味;用情韵升化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提高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