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读研过程中欠缺的本科知识,科学、有效地弥补不足,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本科专业知识的衔接。基于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由于本、硕知识脱节造成的读研过程中基础的认知结构和专业思维能力欠缺的情况,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读研与补本的冲突,指出应从核心课程的功能,本、硕课程的衔接,专业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设置跨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贯通本、硕核心课程,精准锁定跨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的课程,实现跨专业研究生的精细化补缺,并进而提出了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使研究生专业转换较为困难,因而专业认同问题相对突出。作为高教专业的“门外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专业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学习能力(内部因素)、专业培养与专业就业(外部因素)影响专业认同,同时还发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性,即个体内部两因素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在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论证对跨专业和本专业研究生实施差异化培养的必要性。通过将跨专业研究生分为三类:跨大学科门类、跨一级学科和相近的跨专业学科,来具体分析如何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以及发挥导师在差异化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等差异化培养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对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培养过程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心理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年来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和录取情况,特别是调剂生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分析了跨专业调剂研究生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上的影响,认为跨专业研究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但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然后介绍了慕课及其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慕课在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及课堂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介绍我国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对比中美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特点,提出我国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交叉学科协同培养模式下,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跨专业研究生加入到地质学研究生教育中来。跨专业研究生的地质专业知识薄弱,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必须足够重视,而基础学科知识的补充是首要问题。通过有选择性地限制跨专业考生的资格、采取分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地质实践教学等多种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地质专业基础水平。同时认为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发挥专业优势、有机地与地质专业结合是培养地质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跨专业研究生刻苦努力是顺利地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整体提高这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探索与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源质量;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地质基础,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制定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导师规范,明确对导师的要求;制定因人而异的培养计划,选好研究方向;制定跨专业研究生须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严格中期检查,把好毕业答辩关。这些措施的实施有的已初见成效,有些还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地学的复苏和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有相当大规模的外专业学生报考地学和油气勘探方向的研究生。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生找工作出现了困难,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更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坚持理想与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经济衰退下的工作机遇与挑战、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定位和实践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时期进入到质量提升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迅速、跨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在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利弊,应明确跨专业研究生定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综合水平、加强交流等措施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主要为调剂生或地市级高等院校的学生。调剂生多数为跨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比较差;地市级高等院校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较差。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生源特点,通过对河北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探索,我校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毕业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地方高校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  相似文献   

14.
谢凯  方贤文 《文教资料》2014,(16):135-137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建立新型的多领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硕士研究生的招收类型、招收数量、跨专业招收人数所占比例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变化;进而分析了由于这些改变所引发的教学、科研、动手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归纳总结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作为新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跨专业学生较多、理论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导师制度不完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入手,构建符合本专业特点要求的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永刚  赵明华 《陕西教育》2010,(3):114-114,119
本文以石油院校“矿普”和“三矿”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大致将其分为两类:专业“跨度较小”的研究生和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认为,“教师积极摆正育人心态”和“学生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是能否正确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尤其是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保障。并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切身体会给出了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科研究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急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工科研究生。本文结合工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特点,以OBE理论为支撑构建培养目标,反向设计工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阐明“本专业+跨专业”教学内容、“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和“政产学研”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以期用科学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研,基于对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加强师资建设、岗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管控学位论文的观点。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深化验证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大学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广东某师范大学15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不同特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是否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跨专业高于没有跨专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