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突出问题导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分析,找到更多教学切点,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问题,创造学习情境,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逐渐会产生一些疑问,教师结合学生主动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导学问题,也能够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愿,让问题成为重要导学工具,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晓丽 《考试周刊》2014,(98):149-149
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某些学校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学生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改变生物学科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中学生物教学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众说纷纭。本文采纳的观点是普遍语法对第二话百习得仍起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学习者母语的干涉。本文就第二语言习得的参数再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个参数再设过程中,学习者母语的参数设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的参数再设区别于学习者母语的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相似文献   

5.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探索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羽中 《林区教学》2010,(10):105-106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问题"。"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的教学方法。将对"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要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为学生充分的探究学习活动创造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高三进入总复习时期,时间尤其宝贵,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三年的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成为持续深入探讨的问题.问题研究法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科学结论,还要了解这些结论得出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以问题为载体,在兴趣和疑问的驱动下,"唤醒"学生的思维,"追究"知识的产生过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经历和内心感受,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沟通"和"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职教育的重点逐渐向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转移。对中职数学教学来说,基于问题视角的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问题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问题式教学。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问题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基于问题视角的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问题,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为创设问题情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创新素质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往往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素质的源泉。研究生学习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应始于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研究生创新素质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2.
将“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生物学课堂中,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优化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儿童在不同领域(科学领域和生活领域)问题发现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领域是影响儿童问题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领域,儿童发现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问题发现能力的显著领域差异说明,任何的问题发现和创造都是以对该领域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基础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维度、灵活性、激活点以及知识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学问题是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它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那些非常规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其设计要遵循可行性、渐进性、应用性等原则。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原始问题教学: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爱因斯坦的科学思维过程理论,提出了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观点。基于此,界定了原始物理问题和物理习题,阐释了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运用原始问题培养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这在一定意义上为物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龚正元 《教育学报》2002,(10):37-40
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是目前制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当务之急。其基本途径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改进实验教学、实施开放教学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调查与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键是合理建立模型并处理模型,其实质是一种数学认知活动,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实验从元认知监控,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等方面剖析了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Theories of problem solving (e.g., Verschaffelet al., 2000) hold strategic behavior centralto processing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Thepresent study explores 80 sixth- andseventh-grade students' self-reported use of 14categories of strategies (Zimmerman &Martinez-Pons, 1986) and the relationship ofstrategy use to academic achievement,problem-solving behaviors, and problem-solvingsuccess. High and low achievement groupsdiffered in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strategiesand categories of strategies reported but notin overall number of strategies, confidence inusing strategies, or frequency of strategy use.Students whose behaviors evidenced elaborationof the word problem's text reported moreself-evaluation; organizing and transforming;and goal setting and monitoring behavior.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thatsupport active stances toward problem solving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当前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使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其重心要放在对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上 ,让学生在研究发现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自觉地学数学、用数学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注意力障碍。根据其主要特点及生理器质原因,发现打击乐有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增进大脑感觉统合能力的作用。合理有效地进行打击乐训练,可使问题学生的注意品质得以修正,进而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心理、性格品质,从而就如何有效地实施打击乐训练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