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建增  高鹏 《物理教师》2010,31(8):10-10
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共同必修I第42页第2小题.原题是: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有人提出下列说法,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1)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3)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也越大.(4)加速度方向与末速度方向总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3题,源于接力赛交接棒训练的运动学问题,物理情景紧密联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11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5题立足于考生熟悉的回旋加速度模型,考察了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研究能力,值得称道的是,该题将常规的回旋加速器改变后,构建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与交变电场的周期不相等的问题,增加了试题题的难度,深入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中的数列知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梅 《高中数理化》2014,(13):78-79
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高三第3次模拟考试中物理第9题是一道力学选择题(多选题),同学反应很难,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用公式法很难得到明确的结论.笔者用计算机Excel的运算及作图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广大教师和同学进一步理解此题以及与此物理情景类似的题目,并且提供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不同于通常方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凉山州数学中考压轴题第25题是一道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命题者或许是为了降低难度,在第(3)题中又增加了一个条件,但该条件与主干条件是矛盾的.为了分析这个问题,先把原题及其解答过程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说近年高考难题中的物理情景彭大斌(长沙市第一中学,410005)对于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难题”,一般考生都说它难,这些题到底难在何处?难在这些题叙述的物理过程(或者状态)较为复杂一些,呈现出来的情景较复杂,涉及的参量及其变化自然也就多一些.这种较...  相似文献   

7.
谢志荣 《物理教师》2006,27(9):40-42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如速度(v=Δs/Δt),加速度(a=Δv/Δt)、电阻(R=U/I)等的定义,由于受速度、加速度定义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往往把电阻的定义式理解成为R=ΔU/ΔI,即认为电阻值就是U-J图线中的斜率,请看2003年全国理综第23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邓玉明 《物理教师》2000,21(6):47-48
所谓信息给予题,是指试题叙述中,给出一些新信息──学生未学过的知识、方法,或者不熟悉的新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等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试题类型.本文就这种题的分类及求解对策谈点浅见.1新景旧知型 代表这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对学生而言,题目本身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即新情景或新信息),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了的(即所谓“旧知”). [例1]据报道,1992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9.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10,31(3):29-29
现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关于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时提到: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怎样测量加速度的比值呢?  相似文献   

10.
张永兴 《新高考》2008,(1):18-21
我们把文字描述与图示、图像、图样、图形显现相结合,反映具体物理事实的一类问题,称作情景题。情景题一般都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情景有陌生与熟悉之分,但解答情景题的关键是:细心审题理解情景,观察比较提取信息,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最终用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1.
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图形题.这类题一般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汽车的运动为原型,用图形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运用物理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物理情景陌生,条件隐蔽,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花了大量时间仍不得要领.要解决好这类题,首先应仔细观察图形,找出汽车运动位移、速度关系,再利用运动学的规律进行分析求解.  相似文献   

12.
方爱荣  陶汉斌 《物理教师》2005,26(10):49-50,53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物理压轴题均为第25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考查了物理学中的至高境界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的分析,其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下面结合3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对“状态、过程与系统”的分析能力,如何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贯穿“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这个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定律。  相似文献   

13.
平功远 《物理教师》2011,(11):42-43
2011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是一道选择题,物理情景新颖,觉得很陌生,又似曾相识,分析时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得到错误的答案.如果能巧妙地借鉴熟悉的物理情景,化陌生为熟悉,就能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1简要评析 2000年全国高考“3+X”理科综合卷第30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本题是根据《物理教师》编辑部主编的《高三物理教学研究》第140页第14题改编而成的.原题为:“如图1所示,倾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底边长2l,且处于水平位置,斜面为光滑绝缘导轨,现在底边中点O处固定一正点电荷Q,让一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点电荷q从斜面顶端A处释放沿斜面滑下(不脱离斜面).现测得它滑到B点在斜边上的垂足D点处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问点电荷q滑到斜面底端C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多大? 2000…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倡师生开发、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从高考和竞赛题中总结规律,深入探究新的有用有趣的东西,是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5题(见题2),与2009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第25题(题1与原题相比略有简化)具有共同的特点:磁场的边界为圆,且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本...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计算题和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物理第21题选择题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同样背景的题目,考查内容:天体运动;知识点:均匀球体内部某处重力加速度问题。下面先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再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7.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激发探索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激发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创设了“简便运算”的情景,接着直接出示小数乘法的尝试练习:(1)2.5×4.3×4,(2)1.25×13×0.8,(3)1.6×13+1.6×7,先鼓励学生口算第(1)题的得数,并说出口算的过程,然后,激励他们用新的方法口算出第(2)、(3)题。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2.享受成…  相似文献   

19.
黄柏松 《物理教师》2006,27(11):5-67
2006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江苏卷)第19题是一道情景新颖的综合题,考察的是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答途径多种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进行科学的考察,是一道值得研究的好题,如果能在教学中加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学生对此题情景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由于问题设置灵活,物理量关系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到处碰壁,导致失分严重。鉴于此,文章用三种方法对该题进行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