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其他行业一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编辑工作者曾提出过许多口号,这些口号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这些口号对人们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以正确的观念来调整、指导编辑行为,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编辑工作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一种独立性、创造性很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3.
名编辑论     
任火 《编辑之友》1997,(3):24-25
走向世纪之交,中国编辑界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应该说是亮出了一面旗帜——“做名编辑”这是脱离了世俗化功利追求的精神超越,这是抛弃了依附心态的人格自觉。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编辑界的成熟、潇洒与自信。  相似文献   

4.
"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月英 《编辑学报》2003,15(2):149-150
“文责自负”是出版业的一句行话。笔者从“编辑”一词的特定含义,从编辑最重要的特征——选择,从编辑重要的职能——组构活动这3个切入点试作分析,认为“文责共负”较之“文责自负”更有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文责共负”还需各有所责。  相似文献   

5.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6.
贾晓峰 《青年记者》2004,(2):30-30,34
任何时候,质量都是产品的生存保证,新闻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而作为这种产品的制作人——编辑,要想出好作品,就要把好质量关。从事编辑工作十几载,笔者认为,要想做好稿件的编辑工作,应注意“精、细、深、实”四个方面。“精”有许多层含义:精致、精美、精心、精确等等,一篇报道,倘若不能去粗取精,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一片混乱,势必会受到受众的抛弃。当今时代,受众可选择的阅  相似文献   

7.
"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编辑工作是"为人做嫁",借以赞扬编辑默默无闻,辛勤劳作,苦了自己,造福于他人的奉献精神,多少年来编辑界一直为这种赞美而深感自豪.作为对一种精神的赞美,这种比喻无可非议.但后来的发展却不仅限于此,越来越多的是用"为人做嫁"来说明编辑活动的过程和性质,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从以往的自豪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种比喻的恰当与否了.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9.
如何妥善处理"关系稿”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姚红霞 《编辑学报》2001,13(5):299-300
针对目前编辑工作中存在“关系稿”的现象,分析“关系稿”的来源,提出妥善处理“关系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案头堆放着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编辑学专著和编辑系列讲座。作为工作的参考和写作的借鉴,我拜读了其中的部分章节。开卷有益,何况读的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编辑学专著,尤令我感到获益匪浅。如果把时间向前推移几年,正是《编辑之友》倡导“编辑学讨论”的初期。这一富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得到了国内诸多编辑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支持,很快在编辑界蔚成风气。历经几年艰辛,编辑学的建构已成雏形,更令人感到倡导者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工作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桂珍 《编辑学报》2003,15(5):318-319
通过编辑实践,认识到编辑工作具有依附性和隐匿性的特点。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依附于作者和读者;编辑工作是隐性的,这是编辑职业行为的特点,反映了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孙洁 《出版科学》2018,26(2):44-47
学术编辑工作中的审阅稿件、阅读专家审稿意见等诸多环节都含有编辑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蕴含的理解观对于我们从事编辑业务具有指导意义.编辑的理解活动的顺利进行体现在编辑要能与学者(包括作者和审稿专家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实现编辑业务工作中各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总编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问卷以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和评价为主要内容,共向32l位总编、副总编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70%。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1)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程度适中,且总编比副总编的参与程度更高;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对编辑的满意程度平均超过60%。2)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审定稿方面,对编辑部其他工作的参与度较低;对杂志编辑工作的满意度则主要体现为对编辑的满意度,特别是对编辑的工作态度比较满意;3)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程度越高,则对编辑工作的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编辑部心理氛围与编辑流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红  李金锋  柯爱茹 《编辑学报》2010,22(2):180-182
分析科技期刊编辑部心理氛围的内涵及编辑流程的质量控制。认为责任编辑角色明确有助于编辑流程质量的责任承担,支持型主编、编辑部主任有助于编辑流程有效、快速地实现。提出全体编辑参与选题及审稿决策有助于编辑流程的设计与计划、选题与组稿等环节的质量实现。强调编辑职业干预、编辑价值评价和承认、编辑职业发展和出版目标一致性是编辑流程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的价值及其业务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瑞 《编辑学报》2011,23(5):455-456
针对目前编辑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不高,以及很多编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迷茫和厌倦等现状,分析编辑价值的挖掘及编辑的努力方向,认为编辑应该从以往的“编校稿件”为主要职责转变为更新的编辑职责定位。详细总结了编辑的业务流程,提出了编辑为推动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可以拓展的8种业务。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宇 《编辑学报》2011,23(1):52-53
论述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判断期刊质量的标准。重点从人员素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满足读者需要等4个方面探讨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的具体办法。倡导编辑人员持之以恒提高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玉清  李一石 《编辑学报》2006,18(3):229-230
老一代编辑学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编辑学报>则是我们办好科学杂志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编辑自身素质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新创刊杂志扩大稿源和提高杂志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压力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月红 《编辑学报》2004,16(2):150-151
对科技期刊编辑存在的多种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此,就编辑如何调适自身心理进行探讨,以期减少编辑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好的心境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傅恒 《编辑学报》1990,2(1):1-5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前进的步伐,同时也促使期刊编辑工作必须面向未来那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本文提出了如何把握作者的专业化加深的必然趋势,加强编辑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职责的培养;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的学术动态,确保学术论文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如何正确对待学术的国际性,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促成学术论文的进一步开放与交流。并探讨了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将走向一体化的趋势;同时论述了现代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对未来编辑工作的影响,指出了编辑工作的未来,任重道远,尚须努力。  相似文献   

20.
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校工作的损害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智 《编辑学报》2004,16(2):114-115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讨论科技论文编辑者自身的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辑、校对工作的损害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认为如果编辑者能够克服自身的排他性,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