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枢密使初设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皇帝分割相权而设的内廷差遣.至五代始用文人担任,逐渐走向外朝,其权力也伴随五代武人掌权的特征而膨胀到极点.宋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枢密使正式成为一种制度,但在枢密使的任选及其职权上有了限制.至明朝,丞相的废置不设,枢密使制度也随之走到了尽头.枢密使制度从内廷走向外朝的过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也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韩非的文章只写给君主一人读,几乎所有文章都围绕"君权至上"这一主题。文章使用很多寓言故事,旨在生动有趣,使文章更精彩,更有说服力,从而打动君主。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封建社会存在着教皇权和世俗君权之间的矛盾斗争,经过斗争,教权摆脱了世俗君权的控制,进入极盛时期,最后又板盛而衰,从属于王权。基督教及其教会在封建社会发展中具有两个特点:为剥削制度辩护和安慰、麻痹人民,以达到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目的。但封建教会的统治其本质是发动的。  相似文献   

4.
唐初弹劾制度,御史得专弹劾,不须禀告中书、门下及御史台长官.但从唐中宗始,御史弹劾过程逐渐增加了“进状”、“关白”程序.“关白”的本意是纠正武后朝御史弹劾的混乱现象,对保证弹劾质量,规范弹劾秩序是有益处的.李林甫专权后,“关白”程序严重扭曲,沦为限制御史弹劾权的工具.唐代中后期,君权、相权,御史台长官、宦官势力等,对御史弹劾权的争夺,导致“进状”、“关白”频繁兴替,折射出唐代监察制度运行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职官制度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引起变化的原因之一。汉唐时期尚书省职权的起落,体现出这种矛盾从“主书小吏”演变为“位极人臣”的宰相之职,又以其职高位重而渐被分权、终至衰落,反映出封建职官制度的日趋成熟与完备  相似文献   

6.
贾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的传承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针对秦汉之际局势的转变,提出一系列以礼治为核心的治安之策,为汉初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了解决方案;他继承了先秦儒家以伦理制衡的方式来限制君权的政治追求。同时,贾谊认为通过对太子的道德教育就可以塑造理想君主,具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前提,是以外在身份为依据来判断主体道德素养的高低,这些都体现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宣武区有个菜市口,家喻户晓。路南有个丞相胡同,人们也不陌生。究竟是哪个丞相,知道者就不多了。从丞相胡同北口进去,一直往南快到南横街了,路西有一座院落,这里原来是明朝丞相严嵩的宅邸,丞相胡同由此而得名。提起严嵩,这可是尽人皆知的人物。他是中国十大奸相之一。名彪青史,遗臭万年。严嵩,江  相似文献   

8.
一代明君的君主论--唐太宗和《帝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君主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唐太宗《帝范》以前,这种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精彩篇章,甚至也有系统著作问世,但大多是就某一君主而论,或是就某一君主同另一君主相比较而论,而非把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作综合的理论阐述。唐太宗所撰《帝范》改变了以往认识上和撰述上的这种局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代明君的君主论。他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君主现象作综合的分析,提出了在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一篇宏文。  相似文献   

9.
领导活动是一个由诸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领导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责任,就是要正确认识并调处好这些矛盾,以推动领导活动的开展.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的:“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人际关系的深层,又普遍蕴含着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趋同或趋异,人际知觉的准确或偏离,整合心理的相容或相拒,一句话,就是二者相互关系的心理协调与失调.现实存在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是由双方的心理失调所引起.因此,重视搞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协调,是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领导效能,实现领导目标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与孙中山的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的承续,也有突破与发展。民众观作为近代新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者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对谭嗣同与孙中山民众观起源的探究,关于君权与民权、民众平等观念的比较,更能准确地把握两位革命者民众观之间的承续关系与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体育运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系统的观点研究体育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它们之间及体育运动系统内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为调控体育运动系统内部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过程,揭示体育运动系统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维坦的建立是社会契约论的结果,但是霍布斯在阐释利维坦建立时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冲突悖论.第一个悖论是自然理性为何要带领人们从自然状态的深渊进入君主专制的深渊,第二个悖论是利维坦既强调君主的绝对主权,又保留臣民的自我保存权,这必然会引起二者的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13.
恐惧诉求虽然具有较为强烈的震撼性,但也会造成广告受众的反感.在广告劝服中使用恐惧诉求,具有两个尖锐的矛盾,一是恐惧的程度与广告受众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消除恐惧的内容与恐惧主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突破恐惧诉求的接受困境,需要借助幽默.从幽默的心理接受机制出发,分析其在恐惧诉求广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营者、股东、社会三者之间的日益突出,为协调三者之间的矛盾,就需建立适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凭借国家的权力和政策对商业发展进行种种限制.所以,封建官府、官吏与商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之间既有矛盾斗争,又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实现了由单纯师范教育向综合高校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了师范性与综合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名"与"实"之间的矛盾、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设置的矛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与教育类课程教育的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实现师范性与综合性的互补共生,达到矛盾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该类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解决四个矛盾:"教育机会均等"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矛盾;大班额环境与个性化教学之间的矛盾;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学校领导教育观念、管理方法落后的矛盾;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与素质教育对教师要求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只有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才能使城市建设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达到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骨骼是有机体的支撑和保护器官,也是人体的运动器官之一。不论骨折或脱臼,都会引起运动功能失常,甚至造成畸形,也就是说产生了病体与健康体之间的矛盾。要恢复正常功能,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进行有效的治疗。中医治疗骨折、脱臼,首先是整复与固定手术,其次是药物、按摩等治疗法。如果整复与固定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延长疗程,以至产生功能障碍和畸形。  相似文献   

20.
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发达国家之间以及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