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他的人格教育的思路是 :把德、智、体、美 4种教育看作一个整体 ;把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与健全的人格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把传统的思想教育资源(如独立不惧、安贫乐道、同情心等 )与外来思想观念 (如个性、自由、平等、博爱等 )结合在了一起 ;把宏观的制度保障与微观的教育机制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医学家、体育家认为,体育是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积极手段;教育家把体育看作是调节感情、锻炼意志的一种教育方式;社会学家认为体育有益于人与人的交往和增进了解;历史学家又把体育看作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类似的其他看法还很多,笔者无意在此一一列举,更无意去谈论其相异或相同之处,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从法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看_看体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性的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二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三是个性的自我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着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不可能找到两个在个性方面完全相同的人。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人就会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很容易发脾气,而有的人却很少发脾气;有的人特别富有表情,而有的人却非…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的暧昧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及其生活伦理。在圣德太子时代,就提倡"以和为贵",将"和"看作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原则。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尽量回避直接的表达方式,多使用间接的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本文从模糊型的暧昧表达、拐弯抹角的暧昧表达、隐藏性的暧昧表达、问候类的暧昧表达等四个方面来探析日语的暧昧表达,目的是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意图,与之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由于辛勤劳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极其高涨并在某一偶然事物启发下而突然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思维现象。而这一神妙的精神现象,长期以来,被唯心论者释为一种神秘的精神状态,甚至归功于神的启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这是神性的着魔”,“是人与神的沟通”。他把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灵感现象看作是一种令人怵  相似文献   

6.
以符号学的视角审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把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看作一个符号系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为,因其符号对象的多元性而可以做多维解释: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映射北京乃至中国的形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彰显中国社会文明进步;表征志愿者个人价值。从最本质意义上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的符号意义在于人文精神的实践与传扬,而这一所指意义实际也是"人文奥运"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7.
良心作为一个古老的道德范畴,在中外伦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其作过种种探讨。已往的宗教思想家们把良心说成是什么“神的呼声”、“上帝的恩赐”;唯心主义伦理学家们把良心看作先天情感和理性原则;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否认良心的“超自然”性,甚至还把良心现象和社会环境、社会风尚等联系起来,但又往往把良心看作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现,看不到良心同时代性、社会性及其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的关系,当然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OM——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简称。“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誓词充分反映了 OM活动的宗旨——培养创造力。同时OM 活动还倡导和发扬一系列精神,如团结努力,相互合作的精神;与众不同,敢于独创的精神;培养自信,不甘落后的精神;忠诚老实,遵纪守法的精神等等,这一活动在美国被看作是培养未来美国人的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之前的学者都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可是,他“只知道并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费尔巴哈是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理论的,他诉诸感性的肉体的人,但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打动学生心灵的秘诀。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知、情交流中的作用 ,以情促知 ,以知增情 ,情知交融 ,优化教学效果。教师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情感的交往与沟通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陈独秀倡导新文化启蒙运动伊始,就把"人的解放"作为其主旨,肯定和张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个性解放与创造精神,希图由"人的解放"而达国家、社会的改造和进步.这一思想,在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话中有几个音,如[i]、[I]、[]、[]、[]、[]与[]、[]、[]或[K]、[K']、[X],它们是同音位的变体,还是应该各成音位?看法一直有分歧。有的人认为,[i]、[I]、[]应该合为一个音位;有的人认为应该把[i]独立作为一个音位,而应把[I]、[]合为另一个音位;还有的人认为[i]、[I]、[]应该看作三个各自独立的音位。  相似文献   

13.
教书人常发感慨:教学太繁重、太枯燥。于是,厌教、弃教。而一些人却从教书育人的感受中悟出:教学虽苦,但苦中有甜,甜中有乐。不难发现,后者能够在教学中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工作和学生,善于创造美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艺术化的教学能够把教师从简单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使他们对教学充满情趣。助长教师情趣可以被看作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等诸多方面。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可以防止和克服把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或者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是脱离国际参照自说自话的思想倾向。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凸显中国特色,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目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有关教育理念,结合课堂互动教学的内容、原则和模式,试图找到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到底在哪里? 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与美育,在培养人的个性方面是一致的;同时美育的实践原则又与高职对学生掌握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职通识教育中贯彻美育,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首先,把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其次,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最后,为学生提供创造、展示艺术才能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新伦理学》把美德看成是道德实现的途径,这一思路正好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始到麦金太尔仍在发扬光大的错误传统的继承。因为,道德追求自我利益,讲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是在限制自由中获得相对自由,所以道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底线,它现实地构成了美德的基础:没有道德感,缺乏道德能力与作为的人,难有美德之自我要求。美德追求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讲求超越权利的限度而履行份外之义务,是在创造个性自由的行动中实现和享受更高水准的个性自由。所以,美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高线,它真实地构成了对道德的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营问题,近年来已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学校的经营管理,更成为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学校经营与学校管理难以相互区分,而适应市场则成为学校经营区别于学校管理的一个特点。只有两者在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的不同,才可以看作是学校经营与学校管理的区别之所在。将学校经营看作学校管理在市场方面的进一步改革,那么更加关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学校经营与学校管理的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