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角色指的是一种社会期待或行为模式。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角色意识的作用和角色冲突的合力结果。客观地剖析一个历史人物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一个时代的认识,而且能为我们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张之洞是近代中国重要人物之一。象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也是一个毁誉不一的人,选择张之洞作为我们解剖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教育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中国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本文从务实、与时俱进、封建性等几个方面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近代教育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和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中 ,在旧式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 ,张之洞的近代教育观逐渐形成。它以求才治国的人才观 ,特色鲜明的实业教育观、师范教育观、留学教育观 ,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近代素质教育观及构建新式学校教育体系的教育制度观为主要内容 ,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称得上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先驱。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场战争,中国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张之洞深感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1886年,他试造浅水兵轮四艘取得成功,还在广州创办了枪弹厂,可以说这是他涉足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1899年,张之洞调…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后期主要首领,二十世纪初年力主推行新政的一位要员。他虽没有主持过清廷的对日本事务,但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曲折而奇特的关系,在他的政治主张和实践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并呈现出别具特色的丰富内容。笔者认为这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和张之洞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谨从张之洞对日策略的变化及其推行的近代化方案具有浓重的仿日色彩等角度作些剖析,以期扩大这方面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27-1909年),是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著名领袖人物,他在湖北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使湖北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为中原腹地湖北的勃兴奠定了基础。对洋务运动后期这样一位重要领袖人物,认真分析其洋务思想的形成及内涵,对研究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张之洞兴办洋务运动,始于其山西巡抚任内。他提升两广总督后,即行筹办枪炮厂、纺织厂。1889年调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作为晚清朝廷的高级官员和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历任省级地方主要军事行政官员长达三十余年。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湖北尤其是省府武汉三镇兴办了大量官办形态的近代工商企业,尤以汉阳铁厂和武昌布、纱、丝、麻四局为典型。张之洞在长期推动晚清工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体西用"特色的工业建设规划思想。张之洞督鄂期间工业建设思想研究的发轫和深入,对近代武汉的城市形态嬗变和工业分布选址规划动因等历史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驳正以往的谬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他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为指导,锐志兴革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他主持制定的我国近代第一部在全国颁行的学制——“癸卯学制”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体西用”的提出与建立新学制的设想张之洞生活在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体西用”是西方近代文化传入中国后,中西文化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洋务派从事洋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文化政策,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时代的产物。19世纪90年代末,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洋务教育的集大成者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年,他在《劝学篇》中集中地、全面地阐述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思想,形成了以新卫旧,以西维中的文化理论,这是张之们推行近代化运动,特别是教育近代化的纲领。张之洞“中体西用”的含义指的是教育首先要以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封建的典章…  相似文献   

12.
梁茂林 《生活教育》2011,(15):42-46
张之洞,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讲近代教育史,绝对绕不开张之洞。但他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至今对他仍存在许多误读。从近代史上看,张之洞治理湖北18年。应与武昌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是有必然联系的,是他所编练的新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三世为州县官”。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争议的人物。他以翰林起家,曾典试提学,做过两任学政,先后主管湖北和四川两省的教育工作,后来担任山西巡抚以及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监,创建了一批著名的书院和洋务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1903年主持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普通、实业、师范教育并行发展,学制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黎仁凯教授等著的《张之洞幕府》新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著者长期研究张之洞的结晶,有22万字,共分十章,内容详尽,资料扎实,逻辑严谨,颇有创意。通读全书,新著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兴办数十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方面多有创新,为近代中国创立了完备、系统的新式教育制度体系。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着重论述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阶段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张之洞,经历了中世纪的"欧风美雨",希冀用"中体西用"的理念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他一生除积极创办近代企业之外,其文教事业上的成就也为人所共识。特别在学前教育上,张之洞亲自参与拟定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推动了学前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品格和学识两个方面,品格教育包括德化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作风教育等范畴,反映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层面;学识教育涵盖实学教育、全面教育、学习方法、游学教育等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展现。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教育的基本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近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严峻的社会现实,引起中国传统士大夫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今新旧中西的历史交汇点上,张之洞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自信。在他看来,以"三纲五常"和"仁爱""、忠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值得发扬的优秀文化;同时,他也不排斥西方文化,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