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郝丽芳  陈宏宇  武文 《编辑学报》2015,27(3):285-286
结合《生物工程学报》的工作实践和思考,介绍科技期刊通过自我宣传提高影响力的几种途径.认为编辑应该根据期刊自身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宣传,促进期刊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探讨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多元出版模式发展中编辑出版时间的再分配问题.从选题与组稿、稿件处理和期刊的出版与推广等环节分析编辑出版时间的合理分配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为期刊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助力期刊新媒介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张博  余姣卓 《出版广角》2014,(15):62-65
多元化、多形态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的主要趋势。以《读者》《青年文摘》和《意林》为代表的综合性文摘期刊纷纷探索多形态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本文对三者的数字出版进程进行概述,归纳、探索三本期刊主要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总结我国综合性文摘期刊的数字化现状及趋势,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产业技术》的实践经验为例,介绍和探讨了行业期刊多元化经营之发展理事单位的模式和策略,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行业期刊的经营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进军 《传媒》2018,(10):27-28
在当前我国的期刊市场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一方面,大众化期刊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导致一些老牌的期刊因经营不善而停刊,如《大众软件》《瑞丽先锋》等;另一方面,学术性期刊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及当前我国学术发展的刚性需求,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学术类期刊不仅少有停刊,相反,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刊.这种一冷一热的景象值得思考.尽管学术类期刊相较于大众期刊发展稳定,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依然面临着重大问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继续保持学术期刊的优势地位,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术期刊产业链,推动学术期刊的多元化经营,实现自身的造血,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徐升国  刘彦 《传媒》2008,(9):57-59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传媒集团最早都是由一本杂志或者一张报纸等单一媒体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成为一个大型媒体集团,这一杂志或报纸就必须进行多元化扩张,美国的期刊业也不例外。说起美国期刊的多元化经营,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读者文摘》和《时代》杂志。两者都是由一本杂志起家,成为世界著名的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期刊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现在,我国的新闻期刊除《南风窗》、《视点》外,基本上是周刊。比较有影响的有《瞭望》、《深圳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在目前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周刊的优点与不成熟并存。  相似文献   

8.
张伯海 《传媒》2008,(9):54
2008年5月16日,由时尚杂志社摄制出品的我国首部时尚电影《时尚先生》存京上映,并取得了不菲的禁房收入;6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与读者出版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读者龙卡”发行仪式。 跨行业多元化发展为相对沉寂的期刊业注入了一支兴奋剂,然而兴奋剂就像一把“双刃剑”,用量适当则可加速发展,反之则会“中毒身亡”。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把“双刃剑”,成为期刊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期“期刊透视”栏目约请了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他们分别从宏观的期刊行业、微观的期刊个体以及国外期刊、毗多元化发展格局等角度带给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科技期刊群体从类型定位、发展特色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中药杂志》近年来在关键发展环节上的数次转型经历与经验体会,论证在当前新的办刊环境中,以创新思维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为主导,通过在期刊发展方向、内容与质量、新媒体刊网融合、行业性平台拓展等方面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重新定位与调整,完全有可能为期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聂兰英 《编辑之友》2012,(3):76-77,79
通过对我国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保存价值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保存价值有三:作为数字期刊的内容来源、满足部分受众群体的需要、期刊社或编辑部生存的保障.此外,我国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必须不断优化,才能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给传统期刊社固有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面对转企改制,传统期刊如何寻求一条既符合出版业发展规律又切合杂志发展现状的道路刻不容缓.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构建综合传媒产业格局 (一)挖掘全媒体优势 完成市场转型 《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目前已被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依托中国卫生人才网杂志页面进行网络版宣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期刊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而出现的市场细分,汽车类期刊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被喻为我国期刊市场中腾跃而起的一匹黑马。一、我国汽车类期刊发展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我国汽车类期刊从1963年吉林长春汽车研究所创办第一本汽车类期刊——《汽车文摘》月刊,历经40多年,到现在拥有近70种期刊的面向各类读者的汽车类期刊群,成为期刊类别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下图1所示)。1我国汽车类期刊的发展与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和汽车消费热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的状况决定了我国…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中国天然药物》所编《编委通讯》的内容类型及实践心得的基础上,分析该举措对争取编委支持、推动期刊发展的作用.认为在目前国内期刊竞争日益激烈和编委实质参与度较低的状况下,办好《编委通讯》不失为一种服务编委、宣传期刊、提高编委参与度,从而推动期刊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工业技术类期刊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工业技术类期刊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工业技术类期刊和该类核心期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与当地知识密集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也明显多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从期刊社改革看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 《编辑之友》2011,(4):56-58
一期刊社改革是深化改革中的必然趋势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期刊社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清晰地呈现在期刊人面前,而隶属于事业单位的期刊社前先处于体制改革的前沿,这将预示着我国期刊业的出版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期刊业的发展路径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期刊社既是事业单位也是文化单位,作为新闻出版行业重要组成的期刊,相对于其他平面、影视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处于相对滞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4,(6)
正《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期刊网数据库、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中文电子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等全文收录,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惟一公开发行的报刊阅评性期刊、全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自创刊以来坚持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的宗旨,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围绕传媒主题,创建品牌新栏目,关注传媒新发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传媒新发展为主题开展媒介融合、传媒创新、传媒产业多元化、传媒转型与跨越发展等的研究,赢得了业界、学界的关注和肯定,在打造权威性与时代性并重、理论性与实用性兼有、国情化与国际化共存的新型专业期刊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解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欢 《当代传播》2004,(5):78-80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期刊,它的成功得益于成功的品牌策略为了拓宽市场,该杂志采取品牌延伸策略,并向海外输出版权,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发行上寻求多元化渠道,实行独特的会员制订阅方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证明,中国的期刊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在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给传统期刊社固有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面对转企改制,传统期刊如何寻求一条既符合出版业发展规律又切合杂志发展现状的道路刻不容缓。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构建综合传媒产业格局(一)挖掘全媒体优势完成市场转型《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目前已被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9.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报纸期刊审读暂行办法》从规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期刊审读的规定.审读的目的是提高刊物质量,建立自主审读机制符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也是期刊发展的内在诉求.本文明确了自主审读的人员选择,审读的依据,审读形式、内容,审读的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顾力 《出版广角》2012,(11):82-84
美国的《读者文摘》曾以每期1000万册的发行量成为美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月刊,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中国的《读者》杂志则是中国文摘期刊市场的第一品牌.本文将对《读者文摘》的发展模式和轨迹进行探讨,并将其与以《读者》为代表的中国大众类文摘期刊作比较,旨在为我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