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过程管理不规范,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在对软件工程专业质量管理模式及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量化可控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质量保障体系依托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包含"实践知识域、能力单元、素质特点"的层次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实施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为优的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了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了对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实践证明,该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需求的不足,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在借鉴国际软件工程标准规范基础上,进行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在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在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渐进性阶梯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量化可控的过程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培养软件行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宿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双能”型实践教学团队、贯彻执行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探索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瞄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两大教学难题,借鉴多元协同理念,开展一系列多层次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推进多元协同的软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重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科教融合,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云平台,推进虚实结合、开放共享学习模式改革。该探索对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并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通过对09级、10级学生的综合试点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四种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融合、校企交替、双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平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校内课堂+教学工场+企业生产一线"的教学形式;通过第二课堂延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产学研"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探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电工电子课程群为例,介绍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课内外结合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课程群知识体系图谱,建设在线自主实践平台,构建"一强、二线、三融、四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实验中心的全方位开放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毒品检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我们就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毒品检验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了"三助"创新工程,加大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力度。激励、调动、启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校企联动平台为主要实践平台的教学改革方法,开展校企联动平台构建、实践过程的把控、逆向工程教学方法应用、企业环境模拟、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夯实基础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启迪科研创新思维,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了"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的多层次化、多模块化的"大实践"实践教学平台,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卓越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以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点,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并按专业培养方向针对性进行改革实施。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进行校内流程工业综合实践平台、实习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按专业认知、系统认知、系统设计与调试、系统集成的思路螺旋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探索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其包括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选拨一流学生;以"科技竞赛"为导向培养一流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以"专业竞赛"为平台培养一流人才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通过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和实验主讲教师的责任意识。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训练项目以及参与学科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水平、以学生为本、加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为了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探索了《软件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重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生工作对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从实践育人思路入手,坚持将实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如何将学生工作融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并最终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和技能的优秀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三结合"的资源协同方式,整合专业、学科、社会、国际等多方资源,搭建了"探究学习、自主创新、工程训练、开阔视野"的四大实践平台,形成了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存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该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提出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校企共建并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